DisplaySmallPicture3

 

  • 活動網址:https://www.aec.at/aeblog/en/2017「林茲電子藝術節」(Ars Electronica)即將於9月展開,雖然林茲電子藝術節已屆40個年頭,但仍舊維持其懷抱新科技與創新的一貫態度。今年藝術節主題展著重於「人工智能——另一個我」(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The Other I)的探討上,將展出來自世界各地傑出藝術創作,其中,台灣新媒體藝術家王連晟的機械裝置作品《閱讀計畫》亦獲得參展機會。

     

    此次主題展名為:「Point Zero」,將透過藝術家的創作,探討圍繞在「人工智能」此一核心議題的本質,像是人類的本質為何?機器、物件與數據的本質又是什麼?策展人史托克(Gerfried Stocker)在訪談中指出,此次參展的藝術家們皆以他們獨特且明確的創作策略來處理這個主題,其中大部份的藝術家們關注於倫理與哲學面向的思考,不斷的提問:什麼是智能?什麼是人類的核心本質?透過人工智能回過頭來思考人類的根本。與此相關的是,有一些藝術家則是試圖凸顯機器智能與人類智能之間的對比與並置,探討兩者之間的差異。最後,有些作品則在於探討機器學習的可能性,以及機器如何被應用在藝術創作裡。整體而言,此次參展作品對於「人工智能」此一議題所抱持的立場大致可分為兩個端點:一是抱以樂觀的肯定立場,另一則是採取批判的觀點。

     

    主題展將分成三個部分:「Human. 0、Machine. 0、以及Data. 0」,這三個部分分別直指人工智能的核心與本質,從生物學上的人類出發,再到科技的出現,最後進入數位數據的探索,以及數據如何成為藝術創作的元素與素材,並從中思考「由數位生成的物件之本質」。而這三個部分最終還是回到此次主題「另一個我」上,因為無論是機器或數位科技,歸結至極,還是落在「人類本質」、「人性」上,落在人類對於人工智能的想像、恐懼、可能性與幻想上,而這種種情感的投射其實是來自於人類對於自我(另一個自我)的想像。例如來自澳洲的藝術家班-亞立(Guy Ben-Ary)的作品《細胞F》(cellF)即是從生物的最基礎結構——細胞,而且是藝術家自己身上的細胞——進行創作,打造一個具細胞結構與神經網絡的另一個象徵性的第二自我。而台灣王連晟的《閱讀計畫》則是以許多閱讀機器人構成一個大規模的裝置,以大量的機器創造出一種震撼視覺的感受,藉此探索存在於國家機器與權力之間的操弄關係。

     

    更多展出資訊請參考林茲電子藝術節網站:https://www.aec.at/aeblog/en/category/festival/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