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博志《湧流》
慢Slow Tech–當代速度的「提問」與「反問」
作者/袁廣鳴
長時間與放慢姿態
繁複的手工過程經由身體的實踐在創作上是至關重要的,由繁瑣重複的痕跡,由時間形成所累積的力量,自然會從作品回饋出來。另外,我們是否應對所熟悉的工具產生懷疑?
試試看偏離工具及技術實用的狹窄軌道,可有另一個清新的領域?例如黃博志的作品 《湧流》,不厭其煩地使用掃描機掃描一萬多朶鮮豔的玫瑰花至電腦中,像是苦行僧般地經過四個多月的製作時間。我們驚訝於其影像的「陌生的細膩質感」,一方面是由於作者偏離工具的正常、快速的使用軌道,另一方面是作品中被埋藏的「長時過程」,隱隱地從作品中散發出的巨大的力量。「手藝」是作品最靠近作者身體感的方式,而這也是在複製時代的創作裡較被輕忽的部分,如何尋找當今媒體藝術新的手藝而能重塑新的靈光 (aura),實為科技藝術的重要課題。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媒體,每個媒體也勢必會對我們的生活產生巨大的改變,同時也帶來新的美學及改變我們對於藝術的看法。本次展覽中雖多以科技媒體為基礎的作品,但我們嘗試以反思的美學角度來呈現,至此,如果還是無法與快速的世界達成和解的話,就讓我們以「失速」或「另一種速度」的姿態,來傳達對當代「狂迷速度」的反撲。
文章出處
袁廣鳴(2006),慢Slow Tech–當代速度的「提問」與「反問」,165.2006.06《典藏今藝術》,頁136-140。
展出記錄
2009 「大幻影 – 新媒體藝術展」,國家音樂廳文化走廊,台北
關鍵雲
黃博志、《湧流》、玫瑰花、聲音影像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