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義鎗設計,1981)
https://ntmofa-collections.ntmofa.gov.tw/GalData.aspx?RNO=MCMRMZMLMAMBMHMY&FROM=5T5J54KJM35BKK52

1981.08.15中華郵政總局發行雷射景觀郵票
(左上角面值二元為楊英風設計,發行枚數六百萬張)
取自 https://www.yuyuyang.com.tw/know_file_c.php?id=268
作者/楊英風
花開並蒂 承先啟後
為慶祝中華民國建國七十週年,並提倡藝術與雷射科技之結合,喚起國人對雷射科藝的重視,介紹雷射的應用及基本常識,八月十六日至八月二十三日,在台北市立天文台和圓山飯店的崑崙廳,將舉辦第一屆國際雷射景觀大展,邀請美、日、法、瑞等國參加。活動內容包括雷射藝術作品展覽,雷射音樂表演,雷射相關儀器展,並聘請國內、外學者專家就雷射原理、製造、應用及未來發展做專題演說。由我與毛高文、陳奇祿先生所發起的「雷射推廣協會」和空間藝術協會主辦,郵政總局、觀光局、國立台灣大學慶齡工業研究中心、台北市立天文台、高雄文化院、大漢雷射科藝有限公司、日本雷射普及委員會等共同協辦,並推魏景蒙先生為雷射景觀大展委員會的主任委員。
郵政總局為了配合這項別開生面,饒富時代意義的大展,同時於八月十五日發行雷射景觀郵票,此項郵票圖案係在台灣大學慶齡工業研究中心製作,由中華彩色印刷公司,以彩色平凹版印製,面值二元為我設計,發行枚數六百萬張,面值五元及八元為楊奉琛設計,發行枚數各為二百萬張,面值十四元為胡錦標先生提供,發行二百萬張。另外印製相關彩色信封,貼票卡、護票卡及活頁集郵卡各一批,以饗集郵界同好。
國內首次舉辦雷射景觀大展,並配合雷射景觀郵票發行,兩者相得益彰,在國際間史無前例,將使全世界對我們的印象煥然一新,刮目相看。印刷精美的雷射景觀郵票,象徵我國郵政事業的效率如同雷射光的神速,更代表了復興基地自由寶島的欣欣向榮,做到了科技與藝術的結合,由現代的雷射藝術中反映我國固有文化的特色,並看出人民的精神與物質生活都有相當的水準。
雷射的原理、歷史和用途
雷射(Laser)係取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的五個字首而成,意為「由受激輻射所加強的光」又稱激光。電腦、原子能、雷射是二十世紀的三大發明,雷射是結合光學、原子物理學、微波電子學長期研究的成果。大部分的物質都有發光的潛能,原子、分子為組成物質的基本單位,在適當的條件下,受到頻率相同能量的刺激(如電流、熱或化學反應),於「光學共振腔」內,不斷來回加強,就可發出顏色純一,方向性良好,亮度極高的雷射光。氣體、液體、固體都可做為介質而製造雷射光,迄今製造成功的雷射光遍及可見光譜和紅外線、紫外線附近區域。雷射可用於工業的切割、焊接、精密的測量工具,醫學的照射治療潰瘍、癌症、美容手術除去疤痕;其他如通訊,輸送太陽能,資料處理,全像攝影,日常用品等等,雷射都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發展雷射的和平用途,開拓生活智慧,刻不容緩。
雷射的理論研究有五十年之久,製造成功正式問世約二十餘年,與藝術結合則在八年前,始於美國天文台的雷射音樂表演。就科學家而言,雷射光只是科技上的一種光學現象,科學家專注於科學的研究,雷射光動人的一面遂被埋沒,直到藝術家的參與,才使雷射大放異彩,展開視覺藝術的新頁。
雷射與藝術的結合
畫家以水彩、油畫從事創作,雕刻家依銅、石、不銹鋼的不同質感,盡物之性而表現其慧心巧思。無論使用什麼做為藝術的素材,同樣傳達了人們的理想與心聲,在夢與真實之間,引發人性深處最誠摯的共鳴。雷射光純潔無暇,宛若仙女下凡,有超俗之氣,藝術家用來做為創作的彩筆,呈顯人類豐富的心靈世界,與宇宙的奧妙互通聲息,境界愈高,表現愈好。雷射的多種用途將為我們的生活帶來莫大的方便。雷射藝術足以啟迪人心的光明,增添世界的綺麗和生機,雷射與生活相結合,不再為少數的科學家或藝術家所專擅而已。
這二年來,國際間的雷射專家時常來訪,透過照片與幻燈片的介紹,對我國雷射藝術的成績深表驚訝,對作品讚賞有加。因文化背景的不同及觀念的差距,我們的作品自然而然流露東方的神韻,迥然有別於西方的幾何造型,國外的專家很容易看出我們寫意的境界。塑造中國現代藝術的風格,而不落外人的窠臼,基於二年來國內、外的迴響,更使我對雷射藝術的前途充滿信心。
未雨綢繆 見微知著
四年前日本京都第一次看到雷射音樂表演,覺得他們仍停留在對西方科技性格的模仿,我想如果以中國人的智慧加以使用,必定會出現中國境界的雷射藝術,當時便下決心要研究雷射光。
白石英司是日本西部傳播界的領導人,對文化特別關心,六年前就開始注意雷射的和平用途和藝術上的表現,由全國雷射專家組成「雷射普及委員會」並聘我為委員。
「雷射普及委員會」的成員,分為委員、法人會員、個人會員、會友等,包括雷射技術的科學家、美學家、文化人,有研究興趣的機關、企業、團體或個人,和高中生大學生及其他在校生。活動內容主要有普及、教育、交流、開發四大項。普及活動負責舉行各種展示會,樣本展覽,講習會,器材介紹,雷射光劇場,委員擴充,出版等。教育活動負責學校的雷射觀賞,各企業、大學、會員間的國內、外設施觀摩,成立研究小組及有資格制度的援助。交流活動舉辦國內、外交流會議,演講會,相互訪問,新製品的研究發表,工作網的確立,組織國內、外視察團。開發活動包括教育和器材普及的開發,情報收集與調查,資料處理,技術提攜,研究援助,雷射資料館準備等。
起初我參加雷射科技研究,只想用之於藝術表現,經過幾次開會後才知道白石英司從雷射的研究中,警覺到日本的工業、經濟正受到歐美的威脅,若不積極發展雷射的和平用途,則未來國家的經濟前途不堪設想。我身為中國人,更感到雷射在國內有迫切發展的必要,以免因技術的落後,使經濟主權操於他國之手,悔之晚矣!於是開始準備成立「中華民國雷射推廣協會」,並另組「大漢雷射科藝研究社」,以私人的力量,從事研究。
迎頭趕上 展望未來
日本對於雷射的和平用途,三年前才開始集中力量,結合各大學,研究所,國防部或大公司的專家共同研究,打破原來各自為政的局面,我國亦應急起直追,發揚團隊精神,秉著中國文化的優良傳統,發展雷射的和平用途,開拓新境界,駕馭雷射的種種功能,正德、利用、厚生。
每一次新科技的誕生,免不了引起社會相應的變遷,我們在行動上,心理上須及早準備,迎接雷射時代的來臨,汲取歐美、日本之長而更超越之。
過去報章雜誌及廣播、電視曾做過有關雷射的介紹,但大家的印象仍模糊不清,此次為了使國人對雷射的未來發展和用途有所認識,並以雷射藝術美化生活,增進生活智慧,在國內舉辦第一屆「國際雷射景觀大展」,邀世界各地同好前來參加,雷射景觀郵票躬逢其盛,適時推出。此二事交相輝映,在國際間首開先例,是我們的殊榮,希望將來的雷射大展繼續在世界各大都市舉行。
雷射景觀大展和發行雷射景觀郵票,象徵我們的民生樂利,做到藝術與科技的結合,更代表了郵政事業發達進步,一日千里。
文章出處
楊英風 (1981)。光芒萬丈話雷射──雷射郵票簡介。原載於今日郵政284(08.16),4-5。今日郵政月刊社。另收錄於《楊英風全集》第15卷:文集III,217。
取自
https://www.yuyuyang.com.tw/know_file_c.php?id=268
關鍵詞
楊英風、第一屆國際雷射景觀大展、台北市立天文台、圓山飯店崑崙廳、建國七十週年、中華民國雷射推廣協會、大漢雷射科藝研究社、台灣大學慶齡工業研究中心、雷射藝術、雷射景觀、光藝術、雷射郵票
延伸閱讀
https://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31/d9/d1.html
侯惠芳 (1980)。雷射景觀 科學藝術結合 神秘幻彩 表現淋漓盡致。民生報,4.14。https://www.yuyuyang.com.tw/know_about_c.php?id=143
鄭慧卿 (1980)。雷射藝術的面目。雄獅美術,110(04),117-120
http://192.13.165/LionArt/article_forum.aspx?id=c9a389ca-42e0-e111-9209-00090ffe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