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立美術館展覽新聞稿
雷射光將是人類未來的重要光源,人類的空間也已走向了星際與太空。而第三波的藝術也邁向科技與藝術的結合。台北市立美術館為了推展現代藝術特别舉辦了我國有史以來規模最大、内容最為豐實的「雷射藝術與生活特展」。行政院國科會光電小組給予支援,邀請學術研究機構配合介紹雷射知識與應用,為普及與推廣並紀念雷射發明恰逢二十五週年,自4月4日至4月21日止,在該館B02、B03、B04 三間展覽室展出 ( 並於4月6、7、13、14、20、21日舉辦一系列的專題演講與座談會,以促進科技與藝術相結合,並向社會大眾推介現代尖端藝術。本項特展尚有中華民國光學工程學會、中華民國醫用雷射學會、國科會精密儀器中心、台灣大學、清華大學、中央大學、交通大學、淡江大學及美商花旗銀行台北分行等單位贊助與支援協辦。
展出內容計分(一)教育性之雷射應用介紹、(二)靜態雷射藝術、(三)動態雷射藝術三個單元同時展出。
第一單元雷射應用介紹,包括雷射的原理、特性應用、雷射資訊、雷射視聽、雷射工業(測量、測距、切割)、雷射醫療、雷射通訊、雷射與能源、雷射武器、 展出實際儀器、圖片、影片,觀眾可從本單元獲致基本認識。
第二單元計展出胡錦標博士、席慕蓉教授、劉海北博士、徐永棟先生、陳安平
先生、楊奉琛先生、張榮森博士、莊靈先生等雷射光電專家、藝術家、攝影家
展出雷射全像片、版畫、雕刻、攝影、幻燈等雷射藝術作品。本單元觀眾可認識到應用雷射光電做為藝術創作的素材,其作品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和吸引力。
第三個單元展出(一)由張榮森博士與藝術家等設計製作的「光之同步」由雷射光與聲、與人配合,產生三者的同步。(二)由張榮森博士、何恆雄教授、羅門先生共同設計製作的「光之行踪」展現出光之歷史與未來。(三)由張榮森博士指導藝術家共同設計製作「雷射二〇〇一」,以藝術家描繪出二〇〇一雷射星戰劇場。(四)由張榮森博士設計製作的「雷射與波動」。波即是腦波的一種,可經由電子傳到雷射掃描器成為腦波圖案。而腦波頻率隨環境、心境變化不停,應用科技的藝術與舞蹈家的現場表演,實際印證出儒家天人合一的境界,令人嘆為觀止。
本展覽確實為我國有史以來最大、最新奇的雷射藝術特展,由於展覽費用高昂,所以僅展出十七天。尤其第三單元–動態雷射藝術每天演出時間為11:00、12:00、13:00、14:00、15:00、16:00六場,每次卄分鐘,請觀眾把握機會前來台北市立美術館,讓我們帶您進入雷射的大千世界。
文章出處
台北市立美術館舉辦國內歷年來最大規模雷射藝術特展新聞稿(1985)
取自
https://archives.tfam.museum/search/newsrelease_list.jsp?subtype=FTYPE05&related=EXH-00078
關鍵詞
「雷射藝術與生活特展」、雷射藝術特展、台北市立美術館、雷射藝術、雷射動態藝術、雷射表演藝術、雷射浮雕、雷射木雕、雷射攝影、楊英風、胡錦標、席慕蓉、劉海北、徐永棟、陳安平、楊奉琛、張榮森、莊靈、陳木子、毛海屏
延伸閱讀
陳木子、毛海屏編輯 (1985)。雷射藝術特展:雷射•藝術•生活。台北市立美術館。
張榮森 (2001)。楊英風與台灣雷射藝術之技術發展。人文藝術與科技:楊英風紀念文集。369。交通大學。
張榮森 (1985) 。科學與藝術。現代美術,7(07)。68-69。
https://archives.tfam.museum/exhibit/exhibit_view.jsp?number=EXH-00078
https://archives.tfam.museum/search/newsrelease_list.jsp?subtype=FTYPE05&related=EXH-0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