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錄自:陳瀅竹(2009),「蔓流體」策展介述,Σ2009數位方舟—數位藝術計畫航程年鑑,頁26。台中:台灣美術館
https://event.culture.tw/NTMOFA/portal/Registration/C0103MAction?actId=52297
科技為這個世代畫出速度,0與1建構出的資訊符碼急速湧動串接;媒體以各種流動狀態散布,似藤蔓般快速攀爬占領。人的靈魂及肉體,也隨著電訊、聲波、光像等介質四處漫流轉化;精神蔓延或細胞內縮、移動或凝結,介入或旁觀。有機體與無機物之間的分流並匯,與蔓/流所隱蘊之空間向度及時間深意,交錯編織出一股中介化的奇異生命風景。
「蔓•流體」以7件台灣藝術家所創作不同型態之作品,與數位藝術方舟特有的空間場域產生並置對話之景,藉此探索並質疑人身感知與科技媒體介質間,精神/物質/肉體間若即若離游動的關係,以一種有機流體式的狀態蔓延。
(展期:2009.01.17-04.12)
關鍵雲:數位藝術方舟、蔓流體、吳燦政、姚仲涵、郭嘉羚、陳珠櫻、黃博志、楊妤德/黃翊、楊春森
摘錄自:陳瀅竹(2009),「衡溫」策展介述,Σ2009數位方舟—數位藝術計畫航程年鑑,頁56。台中:台灣美術館
https://event.culture.tw/NTMOFA/portal/Registration/C0103MAction?actId=52375
我們需要一種怎樣的溫度?
在物理學中,當兩不同溫度的物質處於熱接觸時,熱能從溫度高的地方流向溫度較低的地方,它們交換內能,直至雙方溫度一致,達致一種熱平衡狀熊。而我們所處的這個位元世紀,資訊源的傳遞,看似濃縮了人與人間的距離,實則塑造出一個帶有不確定性的微冷世界;人與人的情感,在科技的隱性介入下,複雜緊密而又疏離,溫暖與冷調、愉快與淡淡的哀傷,不斷的互換—交替—融合。
數位藝術創作中,科技元素在創作者感性的世界裡,攪拌混融,涼冷溫熱,作品以不同的溫度感被呈現述說,創作就是一段理性與感性不斷平衡拉鉅的過程。「衡溫」以互動藝術、數位音樂、動畫/錄像等作品,直切輻散入射至數位藝術方舟,每個空間場域獨特的作品溫度調性,撥動觀者的內心感測計,起伏波動間,我們看到一種平衡,一種衡溫產生。
(展期:2009.04.21-05.24)
關鍵雲:數位藝術方舟、衡溫、吳佳珊、沈聖博、許馥凡、陳威廷、鍾和憲
摘錄自:簡伯勳(2009),「輕度」策展介述,Σ2009數位方舟—數位藝術計畫航程年鑑,頁90。台中:台灣美術館
https://event.culture.tw/NTMOFA/portal/Registration/C0103MAction?actId=52419
輕,可意謂著簡單、明亮、無重量感。
麥克魯漢(McLuhan)曾以「媒體及訊息」的概念 ,說明媒體的本質,對於現代人而言,媒體也就是生活,就是一切:甚至就是自身。每天早上,當我們走進辦公室打開電腦並接上網路,Yahoo便敞開大門向我們展示著世界最新的消息,像是”帥氣的球鞋對折下殺”、” 印度研發史上最低價小車”、”王建明今晚先發”…等,而數以百計的訊息文字背後打通著更多的樹狀渠道,訊息的交換也如同一種病徵,一種傳染的症狀,它不斷被散佈、擴張,搔動著皮表。而一旦這種擴張僅只於表面的觸發,將形成切片的線性時空,也形成我們正在”關注”的一種特殊境況。
也如同「輕」字之於「光」的意義,這些並不是固著在事物之上,而只是以某種型態「散落」在此處,以致於可以看到訊息的存在,然而它也可以透過變形、轉化、依附,散佈到任何地方,我們似乎就是生存在一種「輕」 的向度之中。
我們何以能觸及世界的角落?訊息開啟了更多的訊息,而我們的身體也像個黏土人偶般不斷被搓揉延長,訊息是肢體的延伸,然而這個延伸能否真正觸及到現實?還是訊息僅只是訊息?呼應著麥可魯漢的話語,過程似乎比實際的內容要來的重要,於是有一種「我正在關注世界」的假想狀態,換言之,關注則成為一種程度的「輕」。
那麼 何以為輕?
(展期:2009.06.06-08.09)
關鍵雲:數位藝術方舟、輕度、丁昶文、牛俊強、王連晟、林正偉、黃建樺、葉之秀
摘錄自:簡伯勳(2009),「境中之境」策展介述,Σ2009數位方舟—數位藝術計畫航程年鑑,頁116。台中:台灣美術館
https://event.culture.tw/NTMOFA/portal/Registration/C0103MAction?actId=52504
我們該如何觀看當代錄像?這似乎是個看似簡單卻難以回應的問題,當代錄像以各種不同的形式與內容,形構當代媒體充斥的紛亂感官世界,是最直接衝擊感官的藝術型態之一。
每個藝術家都有一套屬於自己的脈絡,然而,不論在這些藝術家彼此之間的創作語言多麼地不同,卻可以窺見一些共同存在的特質,即徘徊在真實世界與想像之間的不明確狀態。
藝術家語言脈絡所顯現的作品内涵,似乎再無法以「意義」的角度來觀看。像是「新聞與卡通」這樣的連結也許是怪異的,但是當每個人在家中用遙控器選台看電視,卻並不會因為這種斷裂的現象而感到奇怪,因此,斷裂的串連成為一種意義,無關的事物可以構成關係,就像是「冷笑話」那樣的結構,透過模糊的符號象徵,藝術家創造出自我世界的另一種風景。
「境中之境」邀請了十位國內當代年輕藝術家的錄像作品展出,這些不同的影像像是開啟進入每個不同的世界,當我們進人這些世界,又發現建構著另一番世界,像是永無止境的風景迴圈,也形成一種當代環境的氛圍。
(展期:2009.08.22-10.11)
關鍵雲:數位藝術方舟、境中之境、江忠倫、李明瑜、林郁盛、張瓊丹、張騰遠、陳威圖、陳萬仁、馮勝宣、黃彥穎、蘇育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