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穎動感藝術展覽簡介

二十世紀進步的科技,使藝術表現內涵及媒材,亦反應於創作中,其相互的關連,更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在西方科技藝術發展領域中,蔡文穎先生的突破性創作極受藝壇重視,並獲得麻省理工學院名聞全球的高級視覺研究中心的獎金來繼續藝術研究。畢業於美國密西根大學機械工程系,經歷了九年的工程師工作及晚間修習藝術課程的生活後,由於對藝術的狂熱,辭去高薪之工程企畫工作,專心於藝術創作;雖曾惋惜與徬徨,但,終能利用其機械工程的豐富知識與藝術的造詣,開拓創作的領域,創作出獨特風格的作品。此次「蔡文穎動感藝術展」展覽,展出蔡先生作品十八件,蔡先生更依據國立臺灣美術館展覽室的空間及特有給水及動力設備,創作電子動力環境一景──人工智能雕塑,強調的是「帶著你的音樂,震動出雕塑品及水的美妙旋律」。蔡先生的作品,將機械理論上研究之震動效果,實現於藝術創作之中;含有東方美學氣質的展現,正如評論家Willoughby Sharp所說「蔡創造出一種具有活力且無窮感的範疇空間……,蔡應用了科技產生了奧妙的美學」。

展覽時間:1989/10/05 –10/27、1990/01/11 – 03/25
展覽地點:國立歷史博物館、國立臺灣美術館

取自
https://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Object&id=617330

關鍵詞
蔡文穎、蔡文穎:動感藝術展、國立歷史博物館、國立省立美術館、動感雕塑、機動藝術、控制論雕塑(Cybernetic sculpture)、電動感應雕塑、光藝術、裝置藝術

延伸閱讀
李賢文 (1977)。起舞的彫塑–談蔡文穎的創作。雄獅美術,71(01),20-28。
Johnathan Benthall著、吉莫譯 (1977)。蔡文穎與運籌學。雄獅美術,71(01),29-35。
盧明德 (1990)。蔡文穎的人工智能藝術﹘二十一世紀知覺藝術啟示錄。台灣美術,17(01),4-6。
潘晴 (2001)。時代的啟示–蔡文穎的電動感應雕塑。典藏今藝術,111(12),76-80。
國立歷史博物館編輯 (1989)。蔡文穎動感藝術。國立歷史博物館、臺灣省立美術館。
https://tsaifoundation.org/
https://en.wikipedia.org/wiki/Wen-Ying_Tsai
http://192.192.13.165/lionart/article.aspx?id=2a36b63a-f7e1-e111-a976-00090ffe0001
https://www.tate.org.uk/art/artworks/tsai-cybernetic-sculpture-square-tops-l04611
https://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Object&id=617330
https://www.studiointernational.com/the-cybernetic-sculpture-of-tsai-wen-ying
https://www.si.edu/search/all?edan_q=Wen-Ying%20Tsai&
https://shufflingspaceandtime.wordpress.com/tsai-wen-ying-1928-2013/
https://ntmofa-collections.ntmofa.gov.tw/GalData.aspx?RNO=M7MEMSMLMAMRMKMY&FROM=5T5J54KJM35BKK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