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形計劃 II-隱形動物》《Invisible Project II – Invisible Animal 》
作者資料 |
|
作者名 (中) | 吳鼎武.瓦歷斯 |
作者名 (英) | Wu, Diing-Wuu |
出生年 | 1960 |
出生地 | 南投 |
工作地 | 桃園 |
學歷 | 1991 美國紐約州羅徹斯特工藝學院,碩士 1984 中國文化大學理學院物理系,學士 |
作品資料 |
|
作品名 (中) | 隱形計劃 II-隱形動物 |
作品名 (英) | Invisible Project II – Invisible Animal |
作品類型 | 裝置藝術、數位藝術 |
作品尺寸 | 依空間而定 |
媒材技術 | 複合媒材、鋁板、交通專用反光貼紙、電腦影像輸出、3D繪圖軟體、投影機 |
創作年 | 2001 |
藏所 | 藝術家自藏 |
雲標籤 (關鍵詞) | 吳鼎武.瓦歷斯、隱形計劃、空間、烏托邦、人與環境 |
展出紀錄 | 2001 「隱形計畫-隱形人系列」,臺北市立美術館,臺北,臺灣 |
作品描述 | 在作品的呈現上則是以人們日常生活中對於公共識別標示系統(Public Sign System)或是所謂國際認可之公共識別標示系統(International Pictograph System) ,來昭示人們或警示人們的視覺標誌設施,具有交通識別認知上的功能與用途,而作者正是運用人們早已習以為常的標誌識別符號,如注意前有來車、注意前有岔路、禁止左右轉、行車速限、警告落石…等等號誌,取代以「注意前有臺灣黑熊出沒」、「注意前有山豬出沒」、「注意前有梅花鹿」、「注意前有水鹿群」…等等號誌,讓穿流於其中之市民們彷彿有被戲弄之感受,對於標誌上所呈現動物出沒之事實抱持著懷疑的態度,心中不免產生錯綜複雜之受騙感覺。但是人們若用另一個不同的心境或轉換成另一個時空角度時,相信便能體驗這標誌符號之意義。其實想想若將時光回溯到二、三百年前的臺中市地區,不正是遍野處處的野生動物嗎?而人們正生活在這廣大無際的生態平原上,舉目所見盡是成群動物與植物茂密的景觀,這不正是天堂國度的好地方。
節錄自:https://www.digiarts.org.tw/DigiArts/DataBasePage/1_88650235471036/Chi |
圖檔規格 | JPG |
版權歸屬 | 藝術家所有 圖檔擷取自: https://www.digiarts.org.tw/DigiArts/DataBasePage/1_88650235471036/Chi |
展覽簡歷 | https://diingwuu.wixsite.com/walis5050/about2-c5ia |
連接 |
個人網站、延伸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