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本》《Specimens》
作者資料 |
|
作者名 (中) | 林珮淳 |
作者名 (英) | Lin, Pey-Chwen |
出生年 | 1959 |
出生地 | 屏東 |
工作地 | 高雄/台北 |
學歷 | 1996 澳大利亞國立沃隆岡大學,藝術創作博士 1985 美國中央密蘇里州立大學,藝術碩士M.A 1984 美國中央密蘇里州立大學,藝術學士B.F.A |
作品資料 |
|
作品名 (中) | 標本 |
作品名 (英) | Specimens |
作品類型 | 數位(影像)藝術 (3D) |
作品尺寸 | 依場地而定 |
媒材技術 | 3D動畫,光柵片,LED |
創作年 | 2006 |
藏所 | 藝術家自藏 |
雲標籤 (關鍵詞) | 標本、動態影像、真實、幻象、珍惜自然 |
展出紀錄 | 2015 「當下當代─台灣藝術計畫」,紐約,美國 2015 「林珮淳個展-啟示與警世」,國立清華大學藝文中心,新竹 , 2006 「林珮淳個展—美麗新世界」,北京798藝術村,帝門藝術中心,北京, 2006 「人工生命—回歸大自然系列」,國立中央大學藝文中心,桃園 , 2006 「動漫原創展」,上海當代美術館,中國 |
作品描述 | 人類捕蝶之後就想將美麗的蝴蝶做成標本加以保存,我以壓克力做成如「螢幕」的造型,再打上冷光燈以建立科技蝴蝶的「標本」意象,而蝴蝶並非是實物,乃是由 3D 影像結合光柵板所創作出來的立體且具動態的影像。另外,每一標本皆有編號,猶如一個被實驗的物體,可以複製、儲存,或在被銷毀後儲存如標本般的供人欣賞悼念。這系列的作品乃再次強調人類若不珍惜大自然,總有一天只能欣賞、捕捉、悼念曾擁有的「真實」,而取而代之的卻是一種幻象、幻影的虛擬實境。因此反諷的是:「蝴蝶標本」也是假(幻影)標本,雖然生動美麗卻只是科技產品。 |
圖檔規格 | JPG |
版權歸屬 | 藝術家所有 圖檔擷取自: https://linpeychwen.com/%e5%9b%9e%e6%ad%b8%e5%a4%a7%e8%87%aa%e7%84%b6%e7%b3%bb%e5%88%97/ |
展覽簡歷 | https://linpeychwen.com/%e6%9e%97%e7%8f%ae%e6%b7%b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