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機器》《Kafka Machine》
作者資料 |
|
作者名 (中) | 林其蔚 |
作者名 (英) | Lin, Chi-Wei |
出生年 | 1971 |
出生地 | 臺北 |
工作地 | 暫無 |
學歷 | 法國國家當代藝術工作室畢業 國立藝術學院傳統藝術研究所肄業 輔仁大學法國語文學系畢 |
作品資料 |
|
作品名 (中) | 卡夫卡機器 |
作品名 (英) | Kafka Machine |
作品類型 | 聲音藝術、複合媒材裝置 |
作品尺寸 | 依空間場地而定 |
媒材技術 | 聲音裝置、複合媒材 |
創作年 | 2007 |
藏所 | 藝術家自藏 |
雲標籤 (關鍵詞) | 特製空間、躺椅、低音喇叭、音效、螢幕、合成波形影像 |
展出紀錄 | 2007 「科光幻影‧詩路漫遊」科技藝術展,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高雄市立美術館、臺北關渡美術館巡迴 |
作品描述 | 偽蜀李匡遠性苛急,一日不斷刑,則慘然不樂,嘗聞錘撻聲,日 :「此一部肉鼓吹也。」-十國春秋- 現代藝術對身體與聲音解放的種種承諾終結於一個不斷延後兌現的語境。在這無邊的購物商城中,生產與消費是當代藝術創作唯一的深層邏輯。批判性言語在不斷自我指涉中只能夠是此矛盾之具現。李匡遠,從來不圖超越此一矛盾;反之,他將矛盾推向極致。他利用既存且合法的機制來超越酷刑既有之工具性,將人體樂器化,成就了一個快感、痛感合而為一的美學機制。僅僅由於他異於常人的耳朵和對於聽覺的特殊品味,他將樂理、樂器、樂團等種種音樂機制卸除,將音樂文化倒退回到人獸不別的時代,回復了我們肉體既有之嚎叫、呻吟與哭泣之本能。在此陰森乖張的封閉情境中,欲望、運動與聲音卻奇蹟似地結合為一,極度的性壓抑以極度兇殘之美學形態呈現,成就了比公開性愛更為另人髮指的實驗噪音場域。原文節錄自:2007科光幻影-詩路漫遊,47頁 |
圖檔規格 | JPG |
版權歸屬 | 藝術家所有 圖檔擷取自:「科光幻影‧詩路漫遊」科技藝術展專輯 |
展覽簡歷 | 個展 2016 「轔轔兩儀」(繪畫/拼貼/磁帶)漢雅軒畫廊 香港 2014 「磁帶音樂2004-2013」(文件/裝置/磁帶)伊通公園畫廊 台北 2008 「埔里聲音測量」(錄影裝置)暨南大學 埔里 2006 「不可思議之恐怖騷音」(文件/裝置/磁帶)Chiwen畫廊 台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