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萊因穹頂》/音樂與建築裝置展》《 “Klein Dome”, Archi-Rock / Music and Architecture installations exhibition》

作者資料

作者名 (中) 陽明交大跨領域藝術團隊:
教授:董昭民、侯君昊、賴雯淑
研究生:許芳瑜、許擎亞、陳弈佐、林婉玉、高森信男、李倩雯、吳冠穎、黃聖軒、洪珮倩
作者名 (英) 暫無
出生年 暫無
出生地 暫無
工作地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
學歷 暫無

作品資料

作品名 (中) 《克萊因穹頂》/音樂與建築裝置展
作品名 (英)  “Klein Dome”, Archi-Rock / Music and Architecture installations exhibition
作品類型 參與式藝術、互動藝術裝置
作品尺寸 依空間場地而定
媒材技術 PET塑膠片、喇叭
創作年 2010
藏所 藝術家自藏
雲標籤 (關鍵詞) 克萊因瓶、空間、聲響、裝置、跨領域
展出紀錄 2010 克萊因穹頂(Klein Dome)Archi-Rock ,迪化街127公店(URS127),臺北,臺灣
作品描述 作品靈感來自克萊因瓶(Klein Bottle)的拓樸連續概念,假想:如果我們身處其中會聽到什麼呢?利用PET塑膠片組構而成的有機泡泡結構體,將中庭天井的開口覆蓋,形成一個往天空收縮的巨大漩渦開口,狀似黑洞、也像是從天空延伸下來的發聲體。

利用收音裝置收集中庭活動的聲音,混音處理後,透過置於漩渦開口處的喇叭,傳遞來自天空的訊息!

跨領域創作因為涉及多人共同創作,很容易因彼此誤解與摩擦,使得合作關係破裂,然而「交通大學跨領域多媒體創作團隊」卻自始至終合作愉快。侯君昊老師認為,這是因為老師們的個性很相近,並且是屬於真正想要創作,具坦率質樸的創作者特質,因此討論事情的過程中,會主動提出自己可以負責的工作事項,也不會有那位老師特別想要當主導者,因此在合作上自然會緊密結合,並且建立良好的默契。如視覺與展覽紀錄,會由應藝所負責;而作品中,只要跟音樂有關的部份,就會由音樂所負責;與建築結構空間相關的,則由建築所負責。當然,為使創作得以順利進行,每次的計畫會輪流由一個所扮演主導的角色。例如克萊因穹頂(Klein Dome),是由建築所負責,其他所的角色則協助。

圖檔規格 JPG
版權歸屬 藝術家所有
圖檔擷取自:https://reurl.cc/0Ddbjo
展覽簡歷 https://transart.iaa.nycu.edu.tw/about-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