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這是全球監控中心》

作者資料

作者名 (中) 羅禾淋
作者名 (英) Luo, He-Lin
出生年 1983
出生地 桃園
工作地 新竹
學歷 2013 國立臺灣大學,資訊網路與多媒體所,博士
2010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科技藝術研究所,碩士
2007 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動畫與遊戲軟體設計學系,學士

作品資料

作品名 (中) 如果這是全球監控中心
作品名 (英)
作品類型 錄像裝置
作品尺寸 依空間而定
媒材技術 暫無
創作年 暫無
藏所 藝術家自藏
雲標籤 (關鍵詞) 監視、網路文化、身體
展出紀錄 2019 「羅禾淋:如果這是全球監控中心」,國立臺灣美術館 108展覽室,臺中,臺灣
作品描述 在人工智慧與數據運算的當下,人們已經與雲端共生,生活在眾多如Twitter、Facebook、Instagram等社群所組成的資訊空間(Cyberspace),隨時隨地透過行動網路漫遊在雲端,自由的在虛擬空間任意連結,並享受快速與資訊全球化的成果,但網路如同雙面刃,也因此讓用戶遭受惡意與窺視,這個惡意如同小說《神經漫遊者》,人們連結雲端的同時,亦被雲端監控著,這種監控如同「全球監控中心」的反烏托邦,也因此我們正在進入一個被控制的未來。
在科技落差不對等的網路世界中,不熟電子技術的人們輕易把網路資訊的權力過渡給他人,造成控制資訊空間的人們將獲得實體空間的主導權,如「天網」或依據「終端使用者授權協定」(EULA) 合法蒐集使用者數據的「間諜軟體」。這種不論國家級或符合法律的監控方式,都是合法的讓人們無所遁形,面對無國界的資訊空間,人們沒有任何國家法律的保障,只能在網路環境被永遠剝削著,其中最明顯的即是近年隨著IoT物聯網時代的來臨,智慧家電、居家保全都有著「電子之眼」的功能,網路監視攝影機(IPCam)就如同智慧家電附屬品般的進入我們的生活,雖然我們可以享受著隨時聯結電子之眼,但我們也被惡意的監控窺視著。合法的掌控資訊空間的監控權,如網站https://www.insecam.org/,透過人們不熟悉電子產品的科技知識之落差,讓網站索引與連結「使用預設密碼」的網路監視攝影機,在全世界不同國家的「原廠設定」情況下,被公開放置在網路上,遊走在合法的邊緣,讓科技知識低落者的資訊權益被剝奪。因此本創作計劃「如果這是全球監控中心」,將針對此網站進行三個階段的反抗計劃,分別是「探索」、「入鏡」、「被發佈」。
第一階段的「探索」,透過IP位置的逆探索,得知開放監視攝影機與insecam網站的代碼與IP位置,進行原始碼的採集。第二階段的「入鏡」,作品將透過程式索引網站上被公開的臺灣區域網路監視攝影機,尋找監視攝影機物理位置進行GPS之定位,創作者透過身體尋找那個被公開的監視攝影機,並且進行介入,使得拍攝與被觀看之間產生循環,透過QR碼介入insecam網站和監視攝影機擁有著之間。第三階段的「被發佈」則是創作者自行購買網路監視攝影機,並且刻意不修改預設的密碼,讓insecam網站任意的索引這個「原廠設定」的電子產品,再把其攝影之影像連結到一個電腦畫面,該電腦畫面是約翰·佩里·巴洛的《網路獨立宣言》,逆向侵入insecam網站。
雖然在現實中的網路如同傑瑞米·邊沁提到的「全景敞視監獄」般,我們被一個「中心」所輕易窺視著,但作品〈如果這是全球監控中心〉,透過三個步驟的藝術計畫,使得合法的掌控資訊空間的連結被逆向的步驟所切斷,達到我們期望在網路的惡意與窺視之下進行一次有效的「遁逃」,重新思考網站與實體、看與被看、身體與虛擬之間的關係。
圖檔規格 JPG
版權歸屬 藝術家所有
圖檔擷取自: https://event.culture.tw/mocweb/reg/NTMOFA/Detail.init.ctr?actId=90090&utm_medium=query
展覽簡歷 2019 「羅禾淋:如果這是全球監控中心」,國立臺灣美術館 108展覽室,臺中,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