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第十四屆台北數位藝術節:再轉存」策展介述

作者/駱麗真

這是一個各自表述的時代,面對倍速精進的科技發展,擁抱科技者對科技帶來的改變樂觀以對,以一種科技享樂主義的態度,面對身體增能、再生生殖、人工智慧、生物辨識、遠端操控、互聯通訊、數據探勘,虛實混合的超新世界。某種程度上科技樂觀主義者已將中性的科技,理想化與神聖化,他們相信世界需要不斷進步,而科技正是幫助社會淨化或向上發展的最佳方法。這些相信源自現代主義的信仰,18 世紀的產業與工業革命驗證了科技可以推動社會進步,也能改變社會結構。20 世紀的科技哲學家卡普在《技術哲學綱要》一書提到科技是人類自我拯救的手段,工具和機械看做是人體器官的外化,更多的追隨者相信現今世界面臨的資源耗竭、環保困境…等問題,終有一天會因更具前瞻性的科技發明迎刃而解。科技樂觀主義者始終相信科技可以治病也可以治國,科技可以解決大多數人類面臨的問題,科技儼然具有救世功能。

科技進程與輔助,都在增能人類原來沒有,或後來失去的。為了擴充和外界溝通的能力與實力,這些科技創造出來的便利與變異,提供的是貨品式的消費特質,還是可能對人類感知產生新的價值定義?對科技的信仰建構出的意識形態網絡裡,追隨者是否出於自主意識,而非掉陷在被建構的科技顯學的盲從心態?

2019 第十四屆臺北數位藝術節將以「再轉存 #RTS:ReTranSens」為題,討論人類對於世界的想像,如何因為日新月異的科技進步而實現與轉變。過去由經驗累積而建立的認知系統,因為再生、仿生、人造生命而發展出新的身體知覺與回饋,這些回饋又如何再擴展向新的感知系統,建立個體與個體間、個體與群體間新的連結網絡,這些快速轉換始我們能快速回應改變,也是讓我們不斷重新認識世界的方式,溝通的邏輯維度產生劇速變化也是我們確認自身存在的方法。

「再轉存#RTS:ReTranSens」希望聚焦於此,討論人造生命是如何再生和擴大人類感知,這些對科學成果的預測、科技生活的想像、科幻未來的描繪,藝術創作者又是如何將他們轉化在藝術行為裡,如何讓藝術與科技的對話以及呈現的方法,應允更多議題的加入,實踐在我們存在的當下,並探索這些轉變如何形塑人類新的行為模式時,在科學、科技、科幻都超越虛擬與想像,藝術如何呈現這些轉變,以及感官經驗外的存有的多樣性。

展覽資訊:

[展名]:2019年「第十四屆台北數位藝術節:再轉存」

[展期]:10月25日至11月10日

[展地]:臺北當代藝術館

[策展人]:駱麗真、陳湘汶

[臺灣參展藝術家名單]:何理互動、許峻誠實驗室、李家祥、吳梓寧、洪譽豪、黃翰柏、謝瀞瑩、顧廣毅、蘇匯宇、蘇紳源

關鍵雲2019年「第十四屆台北數位藝術節」、再轉存、人造生命、駱麗真、陳湘汶、何理互動、許峻誠實驗室、李家祥、吳梓寧、洪譽豪、黃翰柏、謝瀞瑩、顧廣毅、蘇匯宇、蘇紳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