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擠壓:理想國的擬像》《Squeezing Citizenship: Utopia of Simulation》
作者資料 |
|
作者名 (中) | 詹嘉華、劉大維 |
作者名 (英) | Zhan, Jia-Hua / David Liu |
出生年 | 詹嘉華:1987 劉大維:暫缺 |
出生地 | 詹嘉華:新竹 劉大維:暫缺 |
工作地 | 詹嘉華:臺北 劉大維:暫缺 |
學歷 | 詹嘉華: 2012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多媒體藝術學系,碩士 2009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數位媒體設計系,學士劉大維:暫缺 |
作品資料 |
|
作品名 (中) | 《公民擠壓:理想國的擬像》 |
作品名 (英) | Squeezing Citizenship: Utopia of Simulation |
作品類型 | 互動藝術、光/雷射藝術、機動藝術 |
作品尺寸 | 210 x 295 x 95 cm |
媒材技術 | 輸送帶、3D列印、UV紫外線燈 |
創作年 | 2018 |
藏所 | 藝術家自藏 |
雲標籤 (關鍵詞) | 權力與政治、社會與文化、媒體與傳播、社會行動、烏托邦 |
展出紀錄 | 2018 「Y世代:人造知覺─詹嘉華個展」,臺北當代藝術館,臺北,臺灣 |
作品描述 | 以柏拉圖的《理想國》中提到民主即容易滑落為專制的論點之下,藝術家認為《公民擠壓》對於民主政權裡的公民抵抗運動,需要被更細緻地討論,如同列奧·施特勞斯(Leo Stauss)所提:「正因我們是民主的盟友,所以我們不能諂媚它。」現身抗爭的民眾希望喚醒公眾的聆聽跟同理心,但當今的媒體以嗜血的角度、愈發針對性的觀點來報導公民運動,讓參與運動的公民再一次被放大檢視甚至傷害;於是藝術家建造出宛如國家機器般運轉的輸送帶,觀眾可以自由選擇是否將3D列印的人物(擬像),放置於輸送帶上緩緩升高,由其自主墜下摔碎。而漠視或加入撻伐的你我,是否將成為下一個輸送帶上的待宰羔羊呢? |
圖檔規格 | 圖一JPG 圖二JPG |
版權歸屬 | 圖一 藝術家所有 圖檔擷取自: https://reurl.cc/b91gm3 圖二 |
展覽簡歷 | 2018 「Y世代:人造知覺─詹嘉華個展」,臺北當代藝術館,臺北,臺灣 |
連接 |
個人網站、延伸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