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傳真》《Lo-Fi》

作者資料

作者名 (中) 廖克楠
作者名 (英) Liao, Keh-Nan
出生年 1971
出生地 台北
工作地 暫無
學歷 2004 台北藝術大學科技藝術研究所
作品資料
作品名 (中) 低傳真
作品名 (英) Lo-Fi
作品類型 數位 (影像)藝術 (2D、3D)、電腦衍生藝術、錄像藝術、數位演出藝術、設備藝術、混合藝術或其他類型
作品尺寸 視場地而定
媒材技術 複合媒材:伺服馬達、電腦程式、鋁箔紙
創作年 2010
藏所 藝術家自藏
雲標籤 (關鍵詞) 社會文化、消費文化、文化記憶、科技裝置
展出紀錄 2011 「ACA交流電–動漫與當代藝術展」,駁二藝術特區,高雄,臺灣
2010 「數位印記」個展,臺北數位藝術中心,臺北,臺灣
作品描述 Lo-Fi,與高傳真相對應,即表示「相當低的傳真度」。數位時代剛起步時的數位產品,由於電子處理的速度及能力有限,不如今日幾乎無法察覺數位與類比差別的數位產品,所呈現的是一種低解析度的抽象與失真感。

相信不少人對過去幾個pixel組成的遊戲角色,充滿了幻想與思考。這些資訊雖然不盡真實,但卻因為其相當低度資訊量的傳達,以及其單純化,反而凸顯了要傳達的資訊強度。這種狀況所設計的圖形、聲響,也因此被特別考慮過。

「Lo – Fi」以伺服馬達矩陣,控制高數量的反光鋁箔片角度,加上投射燈光的渲染‧‧‧形成一具類比的LED螢幕。觀眾的視野角度直接可以影響到觀看的內容,形成在數位與類比之間的交換感覺。

圖檔規格 JPG
版權歸屬 藝術家所有
圖片擷取自:https://www.digiarts.org.tw/DigiArts/DataBasePage/1_88650235471445/Chi
展覽簡歷 2011 「ACA交流電–動漫與當代藝術展」,駁二藝術特區,高雄,臺灣
2010 「數位印記」個展,臺北數位藝術中心,臺北,臺灣
2010 「北京國際文化創意博覽會–臺北主題館」,文博會館,北京,中國
2010 「國際數位藝術展」,廣達電腦,桃園,臺灣
2010 「藝術與科技中心作品展」,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臺北,臺灣
2009 「機心–互動裝置展」,臺北科技大學藝文中心,臺北,臺灣
2007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科技藝術研究所畢業展」,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科技藝術研究所展覽空間,臺北,臺灣
2010 「8213肢體舞蹈劇場 – 漣漪效應」,國家實驗劇場,臺北,臺灣
2009 「光構 – 第四屆臺北數位藝術節開幕特別表演」,臺北當代藝術館,臺北,臺灣
2006 「電梯W小姐」,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圖書館地下一樓展覽空間,臺北,臺灣

連接

個人網站、延伸閱讀

http://2012fmf.cat.tnua.edu.tw/?page_id=1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