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頭純純理容院》
作者資料 |
|
作者名 (中) | 周信宏 |
作者名 (英) | Chou, Hsin-Hung |
出生年 | 1975 |
出生地 | – |
工作地 | 高雄 |
學歷 | 2001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造形藝術研究所,碩士 1998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雕塑學系,學士 |
作品資料 |
|
作品名 (中) | 光頭純純理容院 |
作品名 (英) | – |
作品類型 | 裝置藝術、時基藝術 |
作品尺寸 | 依空間而定 |
媒材技術 | 錄像、映像管電視機、照片、理容椅、理容工具、毛髮、複合媒材 |
創作年 | 1999 |
藏所 | 藝術家自藏 |
雲標籤 (關鍵詞) | 周信宏、光頭純純理容院、家、記憶、影像、社會文化 |
展出紀錄 | 2000「大崎之歌作品成果展」,臺南藝術學院視覺大樓,臺南,臺灣 2000「第二十七屆台北獎入選」,臺北市立美術館,臺北,臺灣 2000「忘形神迷四人影像裝置聯展」,二十號倉庫,臺中,臺灣 1999「周信宏個展」,土思藝文空間,臺北,臺灣 |
作品描述 | 「光頭純純理容院」這件作品是在1999年11月底完成的。完成至今,共有四次的展出機會,而因為每次的展覽空間及場域的條件各有不同,於是在每次展出的呈現方式上,我也稍做了小幅度的調整。在此,我舉其中在作品形式的完整度上,個人較為滿意的一次呈現(即是在2000年6月北美館的台北市美展)為例,加以說明︰
1.幽藍的冷調理容院 在展場中左手邊的牆面上,掛著一張張像理容院中常出現的髮型目錄的照片,那是我以4×6吋的裝框大頭照為素材,照片中我呈現了關於自己的各種不同面貌,忽男忽女、時陰時陽,時而變成了八字鬍的男子、或者是像河童的孩子、微禿的中年男人、長髮飄逸的女子、學生頭的清純少女……,六十張照片。 而在展場的右手邊,三只展示台上面(光源隱藏於展示台中,透過白色壓克力版由下而上照明),分別陳列著各式的剪髮工具、美髮護髮的各種瓶瓶罐罐、以及裝在玻璃容器中光頭與父親的毛髮。清白色的光澤,映照在展示台上的物件上,也映照在整個空間中,使得作品中透露著一股冷峻陰森的鬼魅氣氛;而在場地正中間的地面上,聚光燈集光處,一個約一米大的純字,黏附在地板上,製造出一種視覺上的焦點,使得分散在四周圍的展品有一個向心凝聚的著力點。 2.父不父,子不子 藉由俯視鏡位與仰視鏡位的對比,造成一種崇高與卑微的視覺感受的落差。而抗爭的目的在於對父權前提的正當性提出質疑(甚至企圖讓父權結構徹底瓦解)。使得父親回歸到無男具包袱的狀態,讓父親與男孩同時「去性化」與「兒童化」。 展場中左手邊的六十張照片,對我而言,這每一個形象其實都是我自己,藉由複製並重新賦予形象的面貌,對自己的身分重新定義;就如孫悟空七十二變一般,每一個都是本我的分身,而透過繪製的動作,重新建購自我主體的新認同。身體圖式的面貌形象是先驗的,透過攝影術的複製動作將形象拆解。的拆解後是「我」,重新構造後的也是「我」,「我」可以是任何的形象,也可以被賦予任何的姓名。這也是對父親所賦予我的姓氏,所提出的一種後設立場的懷疑。 照片的外層我包覆了一種奇特的塑膠布材質(半透明、似果凍,在某種觀看角度下可反射光線、類似銅鏡的視覺效果),讓觀者僅能朦朧的仰望著照片,內外的隔絕造成了戲劇式的心理距離;在這個部分我企圖讓觀者徘徊於是與非、男與女、真與假之間。使觀眾為之莞爾,甚或是慍怒不耐。 |
圖檔規格 | 圖一 JPG 圖二 JPG |
版權歸屬 | 圖一 藝術家所有 圖檔擷取自:https://www.deoa.org.tw/artist_info.php?art_no=191 圖二 |
展覽簡歷 | https://www.deoa.org.tw/artist_info.php?art_no=1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