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的虛擬》《Virtual Creation》
作者資料 |
|
作者名 (中) | 林珮淳 |
作者名 (英) | Lin, Pey-Chwen |
出生年 | 1959 |
出生地 | 屏東 |
工作地 | 高雄/台北 |
學歷 | 1996 澳大利亞國立沃隆岡大學,藝術創作博士 1985 美國中央密蘇里州立大學,藝術碩士M.A 1984 美國中央密蘇里州立大學,藝術學士B.F.A |
作品資料 |
|
作品名 (中) | 創造的虛擬 |
作品名 (英) | Virtual Creation |
作品類型 | 互動藝術 |
作品尺寸 | 依場地而定 |
媒材技術 | 大型投影裝置、觸控式螢幕、互動系統、電腦程式、動畫影像 |
創作年 | 2006 |
藏所 | 藝術家自藏 |
雲標籤 (關鍵詞) | 互動裝置、觸控、虛擬、反諷、創造、慾望 |
展出紀錄 | 2006 「人工生命 ─ 回歸大自然系列」,國立中央大學藝文中心,桃園 2006 「林珮淳個展─美麗新世界」,北京798藝術村,帝門藝術中心,北京 2007 「BOOM 快速與凝結新媒體的交互作用」,台澳新媒體藝術展,台藝大國際藝術展覽廳,2007 「BOOM 快速與凝結新媒體的交互作用」,北藝大關渡美術館,台北 2008 「Back to the Garden國際展」,皇后藝術中心,紐約,美國 2009 「虛擬幻境 – 來到夢奇地」,臺東縣立美術館,台東 |
作品描述 | 此作品乃反諷人類一直想藉著各種科技的手法,如電腦軟體、生物科技、虛擬實境、基因改造、克隆技術及人工生命等…扮演創造主的角色,以為有了科技就可取代大自然。因此作者創造了一個讓觀眾可以模擬創造者的裝置作品,藉著電腦程式、觸控式螢幕及互動系統,來產生的即時性與互動性的影像,使觀眾得以參與創造蝴蝶的過程而呈現人類的創造慾望。當觀眾走入展場空間內,立即被一巨型的水族箱影像所吸引,而水中有各式各樣的蝴蝶飛舞其中且發出深海的水聲,如沉浸於虛擬的世界裡。而此超現實景像的正前方,立有一裝載觸控螢幕的立體台座,以邀請觀眾成為作品的一部份。觀眾可經由手指去參與繪製現有的蝴蝶圖像而完成整個的創造過程,並且看到所繪製的蝴蝶飛舞到螢幕內時,一種虛擬創造主的情愫油然而生,這是我利用科技(互動系統、電腦程式、動畫影像等)諷刺科技所帶給人類的虛擬慾望與滿足感。 |
圖檔規格 | JPG |
版權歸屬 | 藝術家所有 圖檔擷取自 https://linpeychwen.com/%e5%9b%9e%e6%ad%b8%e5%a4%a7%e8%87%aa%e7%84%b6%e7%b3%bb%e5%88%97/ |
展覽簡歷 | https://linpeychwen.com/%e6%9e%97%e7%8f%ae%e6%b7%b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