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部分的我如同祝福》

作者資料

作者名 (中) 周佳緯
作者名 (英) Chou, Chia-Wei
出生年 1976
出生地 臺北
工作地 臺北
學歷 西班牙國立賽維亞大學,繪畫暨保存修復,博士
國立西班牙薩拉曼加大學,美術碩士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系,學士

作品資料

作品名 (中) 告別部分的我如同祝福
作品名 (英)
作品類型 錄像藝術
作品尺寸 依空間而定
媒材技術 暫無
創作年 暫無
藏所 藝術家自藏
雲標籤 (關鍵詞) 記憶、反身性、詩意
展出紀錄 2020 「周佳緯:告別部分的我如同祝福」,國立臺灣美術館108展,臺中,臺灣
作品描述 告別部分的我如同祝福〉(Are we just an angel from the pantry)的發想,源自於我於網路上看到的一段話—「我們是不是都只是放在櫥櫃裡的天使蛋糕,來自於某個精心設計的開頭/食譜?」。
創作的動機始於我意識到自己在開始工作後越來越難有作品,我不知道為什麼,也不知道為什麼我該有作品,我只是把創作當作我還能用同樣的時間進行更多的練習。只要我能用同樣的時間完成更多的工作,那我大概就有機會賺比別人多錢,比別人更有效率,我是這樣想的。我想我一直都是個簡單的人,會想當個厲害的人、會想當個努力的人、會想透過只有我擅長的方式去達成的人。
隨著作品的進展,我也確實得到更多時間掌握和工作效率的練習,開始記錄每天自己的時間,自己的花費,自己完成了什麼,也重新開始寫下了更多的日記。剛開始工作後,日記是只拿來記工作事務,而不是像過去隨時寫下自己的想法。那麼,我為什麼該創作?為什麼該有作品?創作初期的時我思考這個問題,我認為是不是創作在我求學時曾帶給我什麼人生不可或缺的體驗?是不是為了重新再得到一次這種體驗所以我才會想創作?這些體驗如果是我不可或缺的目的的話,是不是在我開始工作,不同的時間背景下,我也該尋找更適合的方式去得到這些體驗。
我覺得我的存在像是這個問題延伸的一部分,它一定總是也被無數人思考,一定也被無數人回答,人是不是都該有個終極課題才能不懷疑自己的存在而存活下去,就像剛出生的時候最吸引你成長的那個世界。我記得自己在求學的創作過程中,曾經逐漸把世界看得越來越透徹,像是能看到命運如風一樣吹著人們的行為,我能感受到我心中有一個故事是能和世界對話的。我認為這是那份不可或缺的體驗,這是當時我尋找到的答案:
「我知道所有的關係終將離去,我的每個作品都在學習對他們的祝福與告別。所有的關係都不會消逝,僅是命運像風一樣吹向更遙遠的地方,如果我期待再次相見,就應該好好學習祝福與告別,我知道包含我也終將離去,甚至在我生命之間不會只有一次。」
所以我創作,把我每一次的祝福與告別如同部分的我留在作品之中,每當我進入不同的階段,開始重新檢視自己,它們就是我的故鄉,帶我回到我應當前住的道路上。
圖檔規格 JPG
版權歸屬 藝術家所有
圖檔擷取自: https://event.culture.tw/mocweb/reg/NTMOFA/Detail.init.ctr?actId=00049&utm_medium=query
展覽簡歷 2020 「周佳緯:告別部分的我如同祝福」,國立臺灣美術館108展,臺中,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