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固執1月20日~2月18日 寶瓶座》《Obsession January 20-February 18 Aquarius.》
作者資料 |
|
作者名 (中) | 蔡文祥 |
作者名 (英) | Tsai, Wen-Hsiang |
出生年 | 1961 |
出生地 | 基隆 |
工作地 | – |
學歷 | 1996 紐約視覺藝術學院攝影藝術創作,碩士 1997 中國文化大學印刷系,學士 |
作品資料 |
|
作品名 (中) | 回—評判-12月22日~1月19日 磨羯座 |
作品名 (英) | Judgment December 22-January 19 Capricorn. |
作品類型 | 數位藝術 |
作品尺寸 | 依空間而定 |
媒材技術 | 電腦數位合成 |
創作年 | 1993 |
藏所 | 藝術家自藏 |
雲標籤 (關鍵詞) | 蔡文祥、回、災難與創傷、宗教與神話 |
展出紀錄 | 1997 「回—影像構成展」,臺北市立美術館,臺北,臺灣 |
作品描述 | 「回」是我在一九九三年七月,於紐約首次運用電腦影像技術所創作的第一套作品。
宇宙星象、時間與空間等,抽象卻又無所不在的現象,是這一組作品「回」重要的創作依據。目的在探討歷史的、事件的、人類的、主體與客體的相對性。並希望藉此建立錐狀的思考模式,是動態的,但卻是平衡而和諧的。 因此,無所不在、神秘迷人的螺旋形式符號,從微小有機生物體內的DNA結構,到浩瀚無垠宇宙銀河,從山川草木風火再到你我貼身的指紋,從易經到太極,從輪迴到涅槃,這生生不息的森羅萬象,皆有螺旋紋活動因子,不僅反映宇宙生成的根源,更是生命最初的原型。這裡頭的無限奧祕,深深吸引著我,同時也成為我主要的創作思考主軸。 在「回」中除了試圖凸顯不同種族、宗教等東西文化衝擊外,並刻意混合時序上看似毫無關連卻有跡可循的圖像與文字,希望呈現出人類文明發展因果相隨、治亂循環的自然之流與命運。同時,在視覺上營造出一種穿透時間與空間的思考氛圍,將科技與原始、自然與人為並置對話,呈現多元文化融合的精神。 十二張令人印象深刻的暴力影像紀錄,凸顯歷史殘酷事實下隱藏的文明動力──蛻變。像是生命型態的無限再生,存在於文明的變遷與自然消長之間;而這十二張隱喻著符號與影像語彙,皆有其特定的西洋星座位置圖的對應,象徵著天地間韻律交替的十二星座所特有的質感再現其中。 東西神話鮮活的影像,所渴望傳達出的,是一種突破時空的地域疆界文化。螺旋展現的動態火花,則是想釋放出結合這些圖像因素的思維活力,並傳達心靈活動與文明演化間的共鳴。 還有,信手把紐約中國餐館的特有幸運餅所得來的幸運籤融入影像裡,點出在異國環境創作的文化定位與思考方式。最後整個作品,沉澱出我對人類歷史文明演進的思考,同時也質疑,在多媒體科技時代裡,紀實攝影圖像真實性的本質。 回與迴,源與圓,一個追尋、回歸的溯本之旅,非只影像,更是生命的歷程。 |
圖檔規格 | JPG |
版權歸屬 | 圖一 藝術家所有 圖檔擷取自:https://reurl.cc/vv330a |
展覽簡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