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是一切》《Media is Everything》

作者資料

作者名 (中) 盧明德
作者名 (英) Lu, Ming-Te
出生年 1950
出生地 高雄
工作地 高雄
學歷 1985 日本國立筑波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
1974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學士

作品資料

作品名 (中) 媒體是一切
作品名 (英) Media is Everything
作品類型 光藝術、裝置藝術
作品尺寸 630x75cm
媒材技術 霓虹燈
創作年 1986/2001
藏所 藝術家自藏
雲標籤 (關鍵詞) 盧明德、媒體是一切、人文與科技、虛擬與真實、辯證
展出紀錄 2001 「輕且重的震撼」,臺北當代藝術館,臺北,臺灣
作品描述 《MEDIA IS EVERYTHING》原意即「媒體是一切」,意含迎接資訊媒體時代來臨的時刻,媒體即將扮演決定性角色,媒體運作的機制具有時代性代表意義,而媒體表現應是作品重要内容所在。

這件作品曾於1986年SOCA開幕展中發表過。《MEDIA IS EVERYTHING》是我當時碩士論文的結論之一。在當時國内還比較少人使用「光」為媒材來呈現創作内涵,我的用意是以此來提示未來的趨勢。除了運用光的造形表達科技與藝術結合的精神之外,也展開了假設二十世紀藝術發展是一種藝術資訊媒體化過程的構想,並試圖預測資訊媒體藝術的未來發展。

使用霓虹燈是企圖傳達和科技有關的感受。霓虹燈產生亮度(光),並且讓人感到冰冷,是一種具有時代特性的材質。其次是我認為它能夠傳達科技媒材未來的重要性。

當時我做這件作品,試圖預言未來資訊媒體時代的來臨,這不僅是整個社會的發展方向,更是藝術發展的趨勢。現在回頭來看當時的預言,其結果是明顯且正確的。因此我認為2001年再次展出這件作品有其特殊的時間點及時代價値意義。

作為一個藝術家,應該敏感地預測未來的藝術發展。對我而言,「什麼時候出現什麼」的時間點是很重要的。但是在創作過程中,必須要超越材質’超越技巧’超越形式和超越環境。當材質和形式的問題不存在了,觀念就不受時空限制,自然不會產生不適應的問題。

藝術家在每一個不同的階段,都會對時代有新的體會,並追求進步,在這過程中,我自己一方面學習預測,探討以及提示…,另一方是為了不讓自己停擺。而對於科技資訊大環境的發展,我保持觀察的客觀性以瞭解其時代意義,並且提出新的看法。

就生活面來看,人可以藉由藝術來接觸非現實的世界。而當下的時代裡,媒體還會不斷地發展,新媒體的使用產生出新的時代意義。現在藝術創作的内容不再像以前傳統的繪畫或雕塑,其形式描述的就是主題;而是當下的媒材或主題都成了傳達其他意念的「媒體」。藝術要表現的是「透過媒體要傳達什麼?」

因此,作品媒體化,藝術家媒體化,甚至環境也媒體化,而傳統的一切諸如材質,技巧等…都被資訊化,由此形成了一個藝術資訊網絡的新局面。

節錄自:輕且重的震撼(2001) ,頁114。

圖檔規格 圖一 JPG
版權歸屬 圖一
藝術家所有
圖檔擷取自:
輕且重的震撼(2001) ,頁116-117。
展覽簡歷 https://artemperor.tw/knowledge/3461

連接

個人網站、延伸閱讀

https://artemperor.tw/knowledge/3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