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We》
作者資料 |
|
作者名 (中) | 徐藝嘉x鄭聖縈 |
作者名 (英) | 徐藝嘉:Alison HSU 鄭聖縈:Cheng, Sheng-Ying |
出生年 | 徐藝嘉:1995 鄭聖縈:1994 |
出生地 | 徐藝嘉:暫缺 鄭聖縈:臺北 |
工作地 | 徐藝嘉:暫缺 鄭聖縈:暫缺 |
學歷 | 徐藝嘉: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多媒體動畫藝術學系畢 鄭聖縈: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多媒體動畫藝術學系畢 |
作品資料 |
|
作品名 (中) | 我們 |
作品名 (英) | We |
作品類型 | 錄像藝術 |
作品尺寸 | 依空間而定 |
媒材技術 | 暫無 |
創作年 | 2017 |
藏所 | 藝術家自藏 |
雲標籤 (關鍵詞) | 記憶、社會性、解構 |
展出紀錄 | 2017 數位藝術創作案「徐藝嘉x鄭聖縈:我們」,國立臺灣美術館,臺中,臺灣 |
作品描述 | 本作挑選臺灣20年間發生的重大事件,共分為6大議題:教育、政經、網路社群、災害、社運、食安。每一議題將以停格動畫、新聞畫面與手描動畫3種形式呈現—停格動畫代表「物」的懷念,新聞畫面為「事」的客觀角度,手描動畫則代表「人」心中的反思,從3種面向切入,多元呈現作品意念。由徐藝嘉主要負責停格動畫與新聞畫面,鄭聖縈則負責手描動畫。停格動畫多採實物拍攝,回頭使用童年的小玩意,深感時間流逝。新聞畫面則像編年史,對於多年前的事件,有些印象模糊,有些則是當時年幼無知,因此,畫面大多以模糊方式處理,並重新打光調整,像是從模糊的過往中重組出脈絡的歷程。2D手描動畫主要以鉛筆質感及抽取動畫張數製造不順暢感,除背景以素色紙張為紋理外,並不額外著色,呈現童稚時期的笨拙、天真與純樸。 |
圖檔規格 | JPG |
版權歸屬 | 藝術家所有 圖檔擷取自: https://event.culture.tw/mocweb/reg/NTMOFA/Detail.init.ctr?actId=70085&utm_medium=query |
展覽簡歷 | 2017 數位藝術創作案「徐藝嘉x鄭聖縈:我們」,國立臺灣美術館,臺中,臺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