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與真人動畫的 “2014年10月18日戈洛夫金大戰盧比奧” 》《Abstraction and Pixilation of“Gennady Golovkin vs Marco Antonio Rubio 18 10 2014”》

作者資料

作者名 (中) 杜珮詩
作者名 (英) Tu, Pei-shih
出生年 1981
出生地 苗栗
工作地 苗栗
學歷 2007 倫敦大學金匠學院,藝術創作碩士

作品資料

作品名 (中) 抽象與真人動畫的 “2014年10月18日戈洛夫金大戰盧比奧”
作品名 (英) Abstraction and Pixilation of“Gennady Golovkin vs Marco Antonio Rubio 18 10 2014”
作品類型 錄像藝術
作品尺寸 依空間而定
媒材技術 HD定格動畫四頻道投影,循環播放,彩色無聲
創作年 2016
藏所 藝術家自藏
雲標籤 (關鍵詞) 影像、敘事性、定格動畫
展出紀錄 2016 「第十一屆臺北數位藝術節-硬主體」,松山文創園區,臺北,臺灣
作品描述 在世界影像史中,我們較為熟悉的是實景電影的脈絡。取自真實場景,現實的再現,甚或寫實主義的概念,過去往往做為攝影史、電影史、錄像史發展上的決定性本質。然而早期十九世紀前電影時期影像多數透過手繪而製,此分支而後發展為動畫,卻少唯人所論述。杜珮詩對於動態影像的本質問題相當感興趣,自2007年起,透過定格動畫與拼貼的創作方式,持續關心動畫在脈絡上不同的可能性。在影像與敘事的關係中思考動畫的想像特質,並間接表達對社會與歷史的觀察。

在四頻道同步動畫作品〈抽象與真人動畫的 “2014年10月18日戈洛夫金大戰盧比奥” 〉中,藝術家透過定格拍攝的方式重製了一部YouTube上的拳擊戰況紀錄片《Gennady Golovkin vs Marco Antonio Rubio 18 10 2014》。首先,依照原始影片的影格數量將影片還原為數萬張影像,圖片印出後,依時間軸重新置於相機前拍攝,但鏡頭放大數十倍,四個頻道分別是擷取片中兩場拳擊賽、選手戈洛夫金勝選後的訪談、以及開場前拳擊台的緊張氣氛。藝術家試圖探討影像的邊界以及錄像與動畫的定義:是否能有錄像作品符合真人動畫的邏輯,視覺上是一部抽象動畫,而拍攝手法是定格的方式呢?期待藉此能開啟不同的可能性。

圖檔規格 JPG
版權歸屬 藝術家所有
圖一
藝術家所有
圖片檔取自: http://digitalartfestival.tw/daf16/zh-award-1-02.php

圖二
藝術家所有
圖片檔取自: http://digitalartfestival.tw/daf16/zh-award-1-02.php

圖三
藝術家所有
圖片檔取自: http://digitalartfestival.tw/daf16/zh-award-1-02.php

展覽簡歷 https://artemperor.tw/knowledge/2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