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找到源頭,才有搞頭》《Flow-Back to the Origin》

作者資料

作者名 (中) 劉時棟/周成樑/陸培麟
作者名 (英) Liu, Shih-Tung/Chou, Cheng-Liang/Lu, Pei-Lin
出生年 1970/1969/1968
出生地 苗栗/臺北/暫缺
工作地
學歷 劉時棟:
1994 國立藝術學院美術系油畫組,學士
1988 豐原高中美術實驗班

周成樑:
2003國立台南藝術大學造形藝術研究所,碩士
1994 國立藝術學院美術系雕塑組,學士

陸培麟:
1994國立藝術學院美術系,學士

作品資料

作品名 (中) 流─找到源頭,才有搞頭
作品名 (英) Flow-Back to the Origin
作品類型 裝置藝術
作品尺寸 依空間而定
媒材技術 行動、裝置、影像記錄
創作年 1997
藏所 藝術家自藏
雲標籤 (關鍵詞) 劉時棟、周成樑、陸培麟、流─找到源頭,才有搞頭、生態環境、權力與政治、文化記憶、社會文化、性別、符號
展出紀錄 1997 「河流:新亞洲藝術‧台北對話」,淡水河域,臺北,臺灣
作品描述 『流─找到源頭才有搞頭』是一件隨淡水河源頭流放的作品,就如同先民與河水相互作用的記錄。溯河而上,重圓水緣。本作品將結合行動與展出,先後分為『探河』、『體驗流放』以及『作品行程記錄呈現』三部份。對作者而言,河流為文明之母,在此『母親』的意象下,一種『回溯』的衝動,油然而生。在回溯的過程中穿透時間,讓時間在意識中勃起。其中『勃起』,隱喻象徵強烈的父權形象對具有母親形象的河流進行『回溯』、『詮釋』的工作,如同兩性交媾的往復性,對時空機制運作下的文明單行道進行突破。在作者抵達源頭之後,將會安排一個象徵河流之母的女人形體『非常母』,經歷她自己的旅程,沿河而下。而作者則在溯源之後,在此一陪同過程中,從上游到下游,重新體驗:河流孕育了文明,但文明卻對自然的回應充滿了父權式的作為!『探源流放』的錄影記錄,以每五日為單位。錄影帶將送至各室內展場放映。」

節錄自: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649887&IndexCode=Culture_Object

圖檔規格 圖一 JPG
圖二 JPG
圖三 JPG
版權歸屬 圖一
藝術家所有
圖檔擷取自:河流:新亞洲藝術‧台北對話(1998),頁145。圖二
藝術家所有
圖檔擷取自:河流:新亞洲藝術‧台北對話(1998),頁144。

圖三
藝術家所有
圖檔擷取自: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649887&IndexCode=Culture_Object#&gid=pswg-forced&pid=1

展覽簡歷 劉時棟:
https://artemperor.tw/artist/416周成樑:
https://artemperor.tw/artist/1151

陸培麟:
https://www.itpark.com.tw/artist/bio/19/-1

連接

個人網站、延伸閱讀

https://www.deoa.org.tw/project_content.php?res_no=122&cate_no1=2&cate_no2=&ProjectYear=

「河流:新亞洲藝術‧台北對話」(1998),p135-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