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無法證明,但我們知道它的存在》

作者資料

作者名 (中) 王郁媜
作者名 (英) Wang, Yu-Chen
出生年 暫無
出生地 臺中
工作地 倫敦
學歷 暫無

作品資料

作品名 (中) 目前無法證明,但我們知道它的存在
作品名 (英)
作品類型 錄像裝置
作品尺寸 依現場空間而定
錄像:30分00秒
紙上繪畫:150×270公分,120×213.3公分,120×213.3公分
媒材技術 三頻道錄像(有聲)、紙上繪畫
創作年 2018-2020
藏所 藝術家自藏
雲標籤 (關鍵詞) 檔案、虛構、詩意
展出紀錄 2020 「對稱性破缺-超科學•藝術展」,國立臺灣美術館,臺中,臺灣
作品描述 王郁媜的作品為實驗粒子物理學的近代史,鋪陳出一篇詩意的敘事:在她的儀器素描畫、與物理學家的交流、檔案室裡搜尋到的科學文獻之間,拉出一條條的平行線。〈目前無法證明,但我們知道它的存在〉的多層圖像和多頻聲音,將歷史與虛構,紀錄與詮釋,構成一幅如拼貼般疊覆交錯的作品。
1960年代的氣泡室實驗研究圖片,是觸動這場藝術與科學探索的初源。讓藝術家深感著迷的,除了這些讓肉眼看不見的次原子粒子得以現形的美麗圖形和抽象照片之外,實驗建構和研究執行的整體過程,乃至各方的參與人員,都引發她濃烈的興趣,而其中又以科學影像的製造和解讀,以及科學儀器將影像轉成數據,視覺性說明轉成具有統計學意義的相關技術,為她帶來極大啟發,並以此建構出作品的敘事主軸。
王郁媜的裝置將她對這些不同元素的演繹,編寫成一場沉浸式聲音影像大合奏,也是她個人在藝術與科學領域的探索歷程的體現。科學的真理、知識的極限、人類如何在理解及傳播科學的過程取得進步,都是藝術家深刻思索的哲學命題。
作品由藝術家提供。此作為CERN藝術計畫和英國藝術與創意科技基金會共同協辦的「碰撞國際大獎」項目下發展出的創作,並與ScANNER共同製作。臺灣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及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贊助。
特別感謝:海倫.阿尼(旁白)、CapitolK(音效設計)、瑪里安.諾伊曼(攝影),以及下列多位科學家:瑪麗亞.菲代卡羅(CERN)、麥可.多瑟(CERN)、詹姆斯.巴沙穆(ATLAS)、麥克.荷登(利物浦大學)、塔拉.希爾斯(LHCb)、約翰.巴特沃斯(ATLAS)、安迪.紐薩姆(利物浦約翰摩爾斯大學)、郭家銘(CMS)、陳凱風(CMS)。文獻資料提供:CERN、利物浦大學及麥克.荷登。

取自:「對稱性破缺-超科學•藝術展」展覽手冊
https://event.culture.tw/userFiles/NTMOFA/DownloadFile/01/00014/01/00014_00.pdf

圖檔規格 JPG
版權歸屬 藝術家所有
圖檔擷取自: https://archive.ncafroc.org.tw/result?id=36310a0539224feb8731f0f344ddc7c4
展覽簡歷 2020 「對稱性破缺-超科學•藝術展」,國立臺灣美術館,臺中,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