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藍中的紅色叩音》《Red Calling in Deep Blue》
作者資料 |
|
作者名 (中) | 顧世勇 |
作者名 (英) | Ku, Shih-Yung |
出生年 | 1960 |
出生地 | 彰化 |
工作地 | 臺南 |
學歷 | 1996 法國國立巴黎第一大學藝術科學–造形藝術,博士 1991 法國國立巴黎高等裝飾藝術學院空間藝術國家高等文憑 1991 法國國立巴黎第一大學造形藝研所第三階段研究文憑(D.E.A) 1990 法國國立巴黎第八大學造形藝研所,碩士 |
作品資料 |
|
作品名 (中) | 蔚藍中的紅色叩音 |
作品名 (英) | Red Calling in Deep Blue |
作品類型 | 數位藝術、時基藝術 |
作品尺寸 | 831.5cm x 909cm |
媒材技術 | 投影機、錄像 |
創作年 | 2001 |
藏所 | 藝術家自藏 |
雲標籤 (關鍵詞) | 顧世勇、蔚藍中的紅色叩音、影像、辯證、虛擬與真實 |
展出紀錄 | 2001 「輕且重的震撼」,臺北當代藝術館,臺北,臺灣 |
作品描述 | 它純粹是官能的、不用思考的:小女孩在海洋當申拿著行動電話等待,當觀衆CALL IN之後,女孩會化為紅色液體,變成水母在海面漂、漂、漂,然後再回來。
我在這裡頭創造了一種快樂的恍惚感,但其實背後卻存在著某種荒謬性。某方面來說,這件作品是虛無的,所以我不願多說什麼,倒是希望觀衆能告訴我他們看到什麼。 在這種一片激情地追求數位合成影像,乃至過度開發的年代,我以近乎單調平乏和無味的方式來回應,已清楚表明了我的藝術立場—即影像意義的剝落和癱瘓;或更確切地說,是如同無調音樂一般,我們無法從中聯想甚至期待意義的產生:一切止於當下,在不確定中滑動,直到只看、 只聽而不想的休憩放空狀態。換句話說,我想要問的是:「無意義感」是否可成為影像消費的最低限可能? |
圖檔規格 | JPG |
版權歸屬 | 圖一 藝術家所有 圖檔擷取自: 輕且重的震撼(2001),頁99。 |
展覽簡歷 | https://www.itpark.com.tw/artist/bio/39/53 |
連接 |
個人網站、延伸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