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的路徑》《The path of memory》

作者資料

作者名 (中) 丁昶文
作者名 (英) Ting, Chaong-Wen
出生年 1979
出生地 高雄
工作地 臺南
學歷 2006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造形藝術研究所,碩士

作品資料

作品名 (中) 記憶的路徑
作品名 (英) The path of memory
作品類型 錄像藝術、裝置藝術
作品尺寸 依空間而定
媒材技術 錄像裝置、照片拼貼、投影機
創作年 2003
藏所 藝術家自藏
雲標籤 (關鍵詞) 丁昶文、記憶的路徑、感知、身體、影像、記憶
展出紀錄 2004 「Co4-臺灣前衛文件展」,華山藝文特區,臺北,臺灣
作品描述 《記憶的路徑》這件作品中,我經由翻拍的舊照片取得的影像,再重新沖洗成照片之後,將一張張呈現出被分割後的模糊局部黏貼在牆面上,就像一大張由密密麻麻的事件片段組合,此組合拼貼而成的正方形面積,正好是投影機投射在牆面的大小;展場中,唯一的光線來源是來自投影機所投射出的另一個影像。這個投影的影像是我按著照片中當時事件發生的事發地,於現今再度回到其行徑路線沿途所拍攝的一段影片:我倒臥在轎車的後座,透過行進中的車窗拍攝街道的風景,影像的光線隨著風景的交跌更替而變換著,時而清晰時而又隱沒於黑暗。這個影像透過投影機投射在拼貼照片上的靜止影像上,我讓影片中光與影的流逝與凝結在照片上的圖像片段重疊成另一種重新組構事件的可能;當車行時移動的影像沉沒於黑暗之際,存在於照片中的某些影像同時又被放大投影在照片牆上;當車窗外移動的風景再次從投影中的畫面浮現時,原來被放大投射出的靜止影像又緩緩地消逝。播放中的無聲影片因投影於牆面上黏貼如瓷磚般整齊的照片格子,顯得猶如像在爬格子般回溯事件的過程,也像是一格格地試圖找回記憶的路途;牆面上因為模糊且被分割的照片拼貼而成的布幕,讓投影在其中的影像時而清楚,時而又與照片重疊,交織出原本記憶與重製記憶兩者之間的雙重樂章,並由此再一次地觀看影像動與不動之間的聚散離合,在此凝視與觀看的當下,其所承載的,已不僅僅只是最初翻閱家族記憶與故事的背後所溢出的思緒,更是加入了在回溯記憶的同時所開發出重新創造記憶的可能路徑,又如同呈現某種共時性的心理與具有歷時性符號的影像;然而,我的意圖並不是在交待一個事件所經歷過的時間歷程與前因後果,而是透過一個現在(此時此刻)最接近原本照片中歷史的場景,為現在所處當下的瞬間重新發聲,透過成為不同身份、不同時刻的歷史事件參與者,讓觀者在注視兩兩相疊影像的同時,也如同在類似的個人經驗中經歷事件、時間歷程中所呈現的不同主客體之轉換,進而召喚出微妙的心理變化。
節錄自:CO4-台灣前衛文件展(2006),頁221。
圖檔規格 圖一 JPG
版權歸屬 藝術家所有
圖檔擷取自:
CO4-台灣前衛文件展(2006),頁220。
展覽簡歷 https://d2dgo5mke31z34.cloudfront.net/wp-content/uploads/2023/03/cv_%E4%B8%81%E6%98%B6%E6%96%87-1.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