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島如何可能》《How this island be possible?》
作者資料 |
|
作者名 (中) | 陳愷璜 |
作者名 (英) | Chen, Kai-Huang |
出生年 | 1960 |
出生地 | 嘉義 |
工作地 | 臺北 |
學歷 | 1990 法國國立巴黎高等藝術學院造型藝術造形藝術,碩士 1986 國立臺灣藝術專科學校美術科西畫組,學士 |
作品資料 |
|
作品名 (中) | 這島如何可能 |
作品名 (英) | How this island be possible? |
作品類型 | 裝置藝術 |
作品尺寸 | 依空間而定 |
媒材技術 | 數位影像多媒體、空間裝置 |
創作年 | 2004 |
藏所 | 藝術家自藏 |
雲標籤 (關鍵詞) | 陳愷璜、這島如何可能、感知、人與環境、權力與政治 |
展出紀錄 | 2004 「這島如何可能:陳愷璜個展」,伊通公園,臺北,臺北 |
作品描述 | 「這島如何可能」不是一個問句。但是在「這島如何可能」的問題中,畢竟已隱含了「這島已經可能了」之前提,我們也可以一而再、再而三的提問「追問這島如何可能的可能在哪」。在某種彷彿無限倒退的懷疑中,陳愷璜的島很可能不過是一個缺乏具體指涉的虛構,它是無法捕捉的你,它是從未真正實現的我,它是那個隨便誰,它甚至歷史地成為對立於「大陸」的那個「島」。
除了詩化的藝術態度,這個有點輕挑的字眼也陳述了某種既著迷於又困惑著的失根境況。 「這島如何可能」為陳愷璜闊別伊通公園多年的首次個展,展覽型態主要以1988-2004歷年作品的文件展示為主。但「這島如何可能」並非回顧展,我們期盼的無非是,藉著彙集陳愷璜這十多年來的創作,提供一個初步的檢視機會。 節錄自:https://www.itpark.com.tw/artist/critical_data/160/226/64 |
圖檔規格 | 圖一 JPG 圖二 JPG 圖三 JPG 圖四 JPG |
版權歸屬 | 圖一 藝術家所有 圖檔擷取自: https://www.itpark.com.tw/exhibition/data/64/1 圖二 圖三 圖四 |
展覽簡歷 | https://www.itpark.com.tw/artist/bio/160/64 |
連接 |
個人網站、延伸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