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及爾之戰》《The Battle of Algiers》
作者資料 |
|
作者名 (中) | 林方宇、馬克.拉芳 |
作者名 (英) | Lin , Fang-Yu/Marc LAFIA |
出生年 | 林方宇:暫缺 馬克.拉芳:1955 |
出生地 | 林方宇:暫缺 馬克.拉芳:美國 |
工作地 | 紐約 |
學歷 | 林方宇: 2004 Parsons School of Design, New York, NY M.F.A. in Design & Technology, Dean’s Scholarship 2002 Cooper Union, New York, NY Independent study, engineering classes 2001 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 Arbor, MI M.S. in Information,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Program 1996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Taipei, Taiwan B.A. in AdvertisingMarc LAFIA: M.F.A. Film,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Los Angeles, CA B.A. Theatre Arts and Philosophy, Phi Beta Kappa, Whitman College, Walla Walla, WA Studies in Photography, Harvard University, Boston, MA |
作品資料 |
|
作品名 (中) | 阿爾及爾之戰 |
作品名 (英) | The Battle of Algiers |
作品類型 | 網路藝術 |
作品尺寸 | 依空間而定 |
媒材技術 | 軟體程式 |
創作年 | 2006/2012 |
藏所 | 藝術家自藏 |
雲標籤 (關鍵詞) | 挪用、演算、記憶 |
展出紀錄 | http://www.mabsociety.com/uploads/2/4/2/3/24235449/marc_lafia_cv.pdf |
作品描述 | 〈阿爾及爾之戰〉作品取自義大利導演Gillo Pontecorvo於1965年所拍攝的同名實驗電影。片中以分散的敘事描述阿爾及爾民族主義者1962年追求脫離法國統治的獨立抗爭,獨立戰爭的成果歸功於組成份子自發組織的、某種金字塔的結構。林方宇與馬克‧拉芳將該片場景依據其細胞結構重組,擷取自影片的靜態畫面分別代表民族主義者與法國統治當局的細胞。當不同陣營細短兵相接時,便根據系統的規則,引發演繹如片中描述的各方戰略錄像細胞。 這件在網路上的創作以不同細胞的 Flash介面呈現,你可以選擇放大或縮小畫面的呈現比例:也可以清除所有設定,並拖曳初始代表的細胞格至畫面上而演算出不同的畫面結果。 |
圖檔規格 | JPG |
版權歸屬 | 藝術家所有 圖檔擷取自:2012數位藝術推展計畫航程年鑑,116 |
展覽簡歷 | http://www.mabsociety.com/uploads/2/4/2/3/24235449/marc_lafia_cv.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