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面》《Face to Face》

作者資料

 
作者名 (中) 彭弘智
作者名 (英) Peng, Hung-Chih
出生年 1969
出生地 基隆
工作地 基隆、臺北
學歷 1997 舊金山藝術學院,碩士
1992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學士
 

作品資料

作品名 (中) 面對面
作品名 (英) Face to Face
作品類型 裝置藝術、數位藝術、互動藝術
作品尺寸 依空間而定
媒材技術 玻璃纖維、LCD螢幕、VCD放映機
創作年 2001
藏所 藝術家自藏
雲標籤 (關鍵詞) 彭弘智、面對面、人與環境、虛擬與真實、身體、感知
展出紀錄 2001 「狗東西-彭弘智個展」,伊通公園,臺北,臺灣
作品描述 形式:
形式上將以觀眾觀看雕塑的方式為主軸,製作出六件不同姿勢的狗形雕塑,因其一定的觀賞方式,觀眾必須改變身體的姿態,以配合狗雕塑的姿勢,而因此觀賞到關於狗的實驗電影。

技法及內容:
將使用FRP為雕塑的材料,製作出六件不同姿勢的狗形雕塑,其形態,或吠、或立、或望、或食、或戰、或搔癢。並在各個雕塑的特殊部位上裝置觀景窗,在窗內放映關於狗的實驗電影。為了觀賞電影,觀眾必須改變自身的姿勢,也就是體態上遷就狗形雕塑的特殊姿勢,將整個臉部置入觀景窗中,與之結合而觀賞到電影,並在就位特殊姿勢的同時,觀眾將成為雕塑的一部份,而達到新雕塑整體的完成。本計畫以生活中狗與人互相依賴的關係為文本的主軸。利用雕塑及錄影藝術緊密結合的方式,來和觀眾產生互動的觀賞模式。

觀念:
這六件雕塑的貢獻是希望--人類(觀眾)在就位於雕塑的相應位置時,達到人類和狗類短暫的平等的地位,雖然是短暫的,但短暫的象徵圖像將帶給人類抽象的觀念思考,整個觀念最終還是要回到人類本質上的問題,而不是在快樂的狗生活上。人類遠觀此雕塑時,雕塑是視覺上的有形存在,人在此時是物質上缺席的,而在觀念上卻是無形的出席;而當觀眾觀看於雕塑的觀景窗時,人和雕塑同時物質上成為了雕塑的整體,而在觀眾的所見的影片,將帶領觀眾進入另一次元的精神空間。也就是人在物質上、外表上、從其他人的遠觀角度上,人成為了構成雕塑的物質,在外型上達到對等的、平等的溝通。

節錄自:https://www.digiarts.org.tw/DigiArts/DataBasePage/1_88650235471061/Chi

圖檔規格 圖一 JPG
圖二 JPG
圖三 JPG
版權歸屬 圖一
藝術家所有
圖檔擷取自:https://www.deoa.org.tw/artist_info.php?art_no=83

圖二
藝術家所有
圖檔擷取自:https://www.deoa.org.tw/artist_info.php?art_no=83

圖三
藝術家所有
圖檔擷取自:https://www.deoa.org.tw/artist_info.php?art_no=83

展覽簡歷 https://www.itpark.com.tw/artist/bio/40/en

連接

個人網站、延伸閱讀

https://www.itpark.com.tw/artist/bio/40/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