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 – 1畫
一當代舞團 | 《腦皮質_腦電波與編舞實驗計畫》 |
姓氏 – 2畫
姓氏 – 3畫
小貓肉球 | 《超級壞貓❤恋愛ゲーム單機版》 |
姓氏 – 4畫
王德瑜 | 《26號》|《30號》|《32號》|《35號》|《實驗11號》 |
王郁媜 | 《目前無法證明,但我們知道它的存在》 |
王世偉 | 《水生相》 |
王雅慧 | 《熱帶計畫:雪人》|《墜》|《舞懸浮》 |
王政揚 | 《喂 我打個岔! 》 |
王靖怡 | 《實虛刺點記憶》 | 《我》 | 《It 影像個展》 |
王連晟 | 《靜電位》|《平行城市》|《聲長計畫》 |
王虹凱 | 《 中庭的二重奏》 | 《不肖之徒》 |
王蔘 | 《雪拚》 |
王科植 | 《RelationshiPTT》 |
王瑞茗 | 《雙生》 |
王照明 | 《變相》 |
王俊琪 | 《城市日誌》 |
王俊傑 | 《微生物學協會:狀態計畫 II》|《HB-1750》|《索多瑪之夜》|《歷史如何成為傷口》|《變數形式》|《暴動傾向第三號:被強暴的映像管》|《變數形式||》|《十三日羊肉小饅頭》|《微生物學協會:衣計劃》|《微生物學協會:狀態計畫 I》|《極樂世界螢光之旅》 |
王仲堃 | 《如是我聞》 |
王宗欣 | 《病毒城市》 |
王亭方 | 《迷失城市》 |
王博彥 | 《地圖誌系列》|《黑暗裡我們相遇》|《薩烏達德》 |
王量 | 《節奏誘捕器》 |
王新仁 | 《動態中心2.0》|《幻象中的歷史現場》|《幻象中的歷史現場》|《2020昨日的路徑》|《昨日的路徑》|《明日的路徑》|《邊界漫遊》 |
王聖傑 | 《聲物製造工廠》|《共譜》|《聲物製造工廠》 |
王鼎曄 | 《天空之城》|《人-人:關係之於生存》|《天空之城》 |
王仲堃 | 《[開箱作業]系列》|《開箱系列》|《聲音小公園》 |
王連晟 | 《死亡的過程》|《平行城市》|《城市聲身計畫》|《偽電子聲響》 |
王福瑞 | 《電磁噪聲表演》 |
王文志 | 《防洪計畫》 |
毛海屏 | 《動態雷數藝術》 |
中國科技大學互動娛樂設計系 | 《電音聲光派對》 |
在地實驗媒體劇場 | 《梨園新意 – 機械操偶計畫表演》 |
朱潔君 | 《共譜》 |
木天寮互動設計有限公司 | 《薛丁格的黑盒子》 |
姓氏 – 5畫
姓氏 – 6畫
朱書賢 | 《蓑蟲》 | 《黑霧》 | 《黑色種子‧抽芽》 |
朱駿騰 | 《拯救計畫3-別怕…有我在!》|《大衛與愛咪》 |
姓氏 – 7畫
邱秀川 | 《愛果主義–愛台灣鮮果同好社》 |
邱昭財 | 《圖變-方圓》 | 《1/2…》 | 《無.聲II》 |
邱昌偉 | 《0.000000000000000274光年》 |
邱智群 | 《山海經》 |
邱國峻 | 《神遊之境》|《陌生的旅程》 |
邱剛健 | 《疏離》 |
李泰祥 | 《雷射音樂詩》 |
李基宏 | 《台北車站》|《跳樓》 |
李光暐 | 《共生》 |
李子勳 | 《大魚》|《愛情殿堂》|《機器人II》 |
李銘盛 | 《樹人》|《李銘盛=藝術第二部分》 |
李家祥 | 《Voronoi Guess 2 沃羅諾伊的猜想2》|《Obfuscator II》|《遊迷》 |
李柏廷 | 《重播路徑》|《死亡的過程》|《比特丘》 |
李明道AKIBO Stucbio | 《橘頭DaDi》 | 《水鳥BeBe五號》 | 《音響機器人》|《一個長途的飛行》|《他們不小心》|《去年馬戲團》|《相愛與爭吵》|《七號麻藥》|《跨世紀的許願池》 |
李明瑜 | 《Eternity Fly》 |
李明學 | 《開/關之間》 |
李惠珊 | 《祝我生日快樂》 |
李思萱 | 《囝仔咪》 |
李小鏡 | 《夢系列》 | 《叢林系列》|《人魚;認識我們;回歸大海;終寂》|《十二生肖》|《源》 |
李劭謙 | 《艾瑞伊 思凱》 |
李俊逸 | 《囝仔咪》 |
李佩玲 | 《玩˙劇》 | 《身頻演繹》 | 《異化城市-手機篇》 | 《場域》 |
李亦凡 | 《一部動畫》|《Rewiring》 |
李侑儀 | 《城市聲身計畫》 |
李葳靜 | 《台灣巴士》 |
李士傑 | 《智慧城市的黑色沃土:數位藝術與社會的美麗邂逅》 |
李婉菁 | 《脈動》 |
李文政 | 《乘上城甲天下》|《眾神降之環島夢》|《看不見的海》|《北海老英雄》|《起醮》 |
李明維 | 《四重奏》 |
李冠宜 | 《色色的》|《樂團》 |
李承亮 | 《Hello還是Bye Bye》 |
李俞萱 | 《我是一個皮卡丘》 |
李孟哲 | 《失序的序列 PM2.5.7.12.31.50》 |
吳中煒 | 《臺北空中破裂節》 |
吳瑪悧 | 《民主的花瓶》 |
吳達坤 | 《迷樓-台北》|《這是一台好電腦,再試一下!》|《時間空間》 |
吳燦政 | 《蜘蛛》 |
吳淑敏 | 《行氣》 |
吳梓寧 | 《無視哀傷》 | 《虛鏡迴圈》 | 《網路原民》 | 《虛境公民》|Metaverse 2.0 《魅塌域2.0》 |
吳思蔚 | 《變相》 |
吳宜曄 | 《歡迎光臨真實想像》|《Machine Whispers 2015》|《在未來》|《Falling》 |
吳季璁 | 《鐵絲網 III》 |
吳天章 | 《當代異術˙數位魔法》|《戀戀紅塵II—向李石樵致敬》|《春宵夢 IV》|《春宵夢II》 |
吳佳珊 | 《愉悅》 |
吳秉聖 | 《脆弱的透鳴》|《Space in Space計畫》|《聲音小公園》 |
吳芸頡 | 《愚人製藥》 |
吳長蓉 | 《紀錄片XI – X 任務》|《紀錄片XIII – 萬花筒豬舍咕咕鐘》|《耳令聲》 |
吳庭榛 | 《光律》 |
吳維佳 | 《ai9438》 |
吳佩蓉 | 《As Morpheus to Morpheus》 |
吳尚霖 | 《城市肖像-嘻哈計畫》 |
吳玉麗 | 《這不是一部愛情電影》 |
吳其育 | 《土地廟》 |
吳冠穎 | 《世界之島》 |
吳迺菲 | 《社群織衍計畫3sth.net》 |
吳家昀 | 《空》 |
呂沐芢 | 《你說我們分手吧》 |
呂凱慈 | 《虛擬舞台之互動藝術表演-掌中戲》 |
沈聖博 | 《相位差電音》 | 《曾經有一棵樹》|《Pin Shadow》 |
何理 | 《Channels《頻道》 |
何采柔 | 《回家的路上》 |
何恆雄 | 《動態雷數藝術》 |
汪紹綱 | 《ALICE》 |
阮柏遠 | 《那只是一個虛擬的吻》 |
身言舞蹈團體 | 《「Breath (In) Room_V.2」》 |
妖子跨藝工作室 | 《白港-支線》 |
姓氏 – 8畫
林品章 | 《亂數》 |
林慧如 | 《一些關於河流的座右銘》 |
林慧修 | 《流光似水》 |
林其蔚 | 《Three Boughs》|《Telephone》|《錄影洞之一 – 野錄影》|《錄影洞之一/K2》 |
林建志 | 《雌雄同體∕自體交配》 |
林建榮 | 《失樂園》|《無題》 |
林芷安 | 《俯仰之語》 |
林逸農 | 《紙譜音樂故事燈箱》 |
林楚卿數位構築實驗室 | 《3D列印互動小物創作工作坊》 |
林冠名 | 《在記憶中》|《海─浪》|《反覆、軌跡和延異》|《海‧無垠》 |
林郁盛 | 《一個未接來電》 |
林豪鏘 | 《意念誌》|《你今天的味道是?》 |
林珮淳 | 《夏娃克隆II 》 | 《標本》 | 《創造的虛擬》 | 《玩˙劇》|《偶》 |
林正偉 | 《有一些秘密》 |
林桂帆 | 《本我-超我-自我》 |
林書民 | 《催眠》 | 《內功》|《玻璃天花板》|《墟》|《窗—窺系列I》|《魚兒魚兒水中游》|《聖巴斯光年》 |
林昆穎 | 《音磁》 | 《一會兒》|《乘間新聞》 |
林厚成 | 《Around ∞ Circle》 |
林其蔚 | 《卡夫卡機器》|《Three Boughs》|《Telephone》|《錄影洞之—野錄影》|《錄影洞之一∕K2》 |
林俊良 | 《FACE OUT》|《脫軌震盪》 |
林俊吉 | 《失落的環節》|《德國之環:舞動的極限樂園》|《我想和你說話》|《我找尋我自己,直到無法忍受為止》|《酒杯II》 |
林俊廷 | 《消失的時態 》|《水•變態》|《紀錄零秒II》 |
林強 | 《光種音子》 |
林于嫣 | 《還是沒抬頭—一種聆聽的方式》 |
林子桓 | 《讓我進入你(我們不是二,是一。)》 |
林利津-DVJ團隊 | 《DVJ對戰場》 |
林冠霆 | 《電車習題》 |
林弈均 | 《歷史 相流》 |
林昭宇 | 《A Little Bit》 |
林柔雯 | 《死亡的過程》 |
林晏竹 | 《好思家旅行箱》 |
林書榆 | 《Simulate》|《困囿》|《蝕》 |
林泰州 | 《未爆彈》|《失序的序列 PM2.5.7.12.31.50》 |
林俊賢 | 《創世紀:第五日》 |
林旺廷 | 《囿》|《模擬城市》 |
林方宇 | 《阿爾及爾之戰》 |
林世昌 | 《蠕体》 |
林子荃 | 《晃》 |
林映雯 | 《以說不出口的方式說出口》 |
林沛瑩 | 《無以言說》|《病毒之愛》 |
林昱君 | 《我想我是她/我想我不是她》 |
林經堯 | 《軌跡》|《透明人間》|《感官世界》|《感官世界》|《風動四方–安平1634》 |
周信宏 | 《光頭純純理容院》|《奶油甜派》 |
周巧其 | 《Bio_Syn-thesasia》 |
周佳穎 | 《共譜》 |
周育正 | 《霓虹》 |
周成樑 | 《流─找到源頭,才有搞頭》 |
周佳緯 | 《告別部分的我如同祝福》 |
盂施甫 | 《Meteor》|《小折磨系列》 |
邱昱瑄 | 《死亡的過程》 |
明德電機 | 《角演論》 |
金啟平 | 《世界之島》 |
盧憲孚 | 《島:山上鳥∕鳥下山》 |
姓氏 – 9畫
洪素珍 | 《吻》|《回家的路上》|《密紅 I》|《東/西》|《面對面》 |
洪詩婷 | 《維奧拉: 小巨人的旅行房間》 |
洪湘茹 | 《門》 | 《門》 |
洪東祿 | 《SPIRITUAL》|《春麗》|《林明美》|《綾波 零》|《美少女戰士》|《鋼彈》 |
洪譽豪 | The Hallway of City No.1《城市穿廊計畫No.1 》|《流動的街區》 |
洪韵婷 | 《輪上風景》 |
洪一平 | 《風動四方–安平1634》 |
姚瑞中 | 《本土佔領行動》 |
姚仲涵 | 《響川海》|《HH》|《雷射日光燈聽覺演出》|《LLAP》|《環境》 |
施惟捷 | 《風極體》 | 《Laser Jacket》 | 《2304+壹》|《I am very happy I hope you are too》 |
施懿珊 | 《過期未來史》|《空中自體動力宣言》 |
施工忠昊(施正騏) | 《台灣福德寺大建醮》 |
虹龍數位文創 | 《HTML5動的著色器》 |
倪灝 | 《海戀》 |
美秀集團 | 《炫炮專輯》 |
柯智豪 | 《光種音子》|《三牲獻藝》 |
柯盈瑜 | 《空隙》|《消失的風景》 |
柯子建 | 《五大華人之光-鐵馬》 |
姓氏 – 10畫
郭挹芬 | 《沉默的人體》|《角落》|《宴席》|《大寂之音》|《做夢中夢•悟身外身》|《做夢中夢•悟身外身》 |
郭慧禪 | 《方塊人》|《泡泡人》|《迷宮》|《泡泡人》 |
郭奕臣 | 《曙光》|《覆影》|《失訊(夜晚版) 》|倖存者計畫系列《41°N,74°W》|《時代的肖像》 |
郭彥宏 | 《日常焦慮》 |
郭文泰 | 《回家的路上》 |
郭嘉羚 | 《皮諾丘》|《紅鞋》|《我們的嘴》|《紅色嘴巴》|《睫毛─真與假》|《睫毛─血肉身體》| 《一個動感裝置藝術: C的C次方》 |
郭亞珊 | 《微生物學協會:狀態計畫 I》 |
連德誠 | 《唱國歌》 |
莫名其妙藝術團隊 | 《底片機的哀歌》 |
陸培麟 | 《流─找到源頭,才有搞頭》 |
姬俊銘 | 《聽話》 |
陳正才 | 《Please close your eyes》|《夢井》|《櫥窗臥室》|《融化的愛》|《明月松間照》 |
陳瀅中 | 《 關於那些嘈嘈切切的目不暇給,無法擺脫也無法掌握》 |
陳韻如 | 《淨化》|《星群》|《非墨之舞》 |
陳峙傑 | 《現實生活物系列-名畫》|《現實生活物系列-悄悄的月亮》|《身體慾望系列-性感女星》 |
陳建榜 | 《點描》 |
陳漢聲 | 《湖底 尖山腳》|《飄動的彩虹旗》|《綠體記憶術–田邊系列》|《綠體記憶術──田邊與家哉系列》 |
陳界仁 | 《帝國邊界II─西方公司》|《哪吒相》|《失聲圖 I》|《恍惚相》|《本生圖》|《閃光》 |
陳以軒 | 《你是懂了嘛》 |
陳志建 | 《當場》|《換日線-香港》|《曳:自然復刻―臺灣AI數位風景》 |
陳志誠 | 《身軀皮層:河流》 |
陳怡潔 | 《趨光體》 |
陳怡之 | 《蛻變》|《漫遊者》|《漫遊者》 |
陳明穎 | 《耳‧融》 |
陳柏光 | 《微觀 呈像的大小》|《旅程的順序》 |
陳欣利 | 《浪》 |
陳永賢 | 《隱遁者》|《人層迴圈系列》|《心經》|《減法》 |
陳珠櫻 | 《生生不息》|《一個動感裝置藝術: C的C次方》|《曼陀羅響樂》|《一個動感裝置藝術:C的C次方》 |
陳郁欣 | 《一個都不能少》 |
陳萬仁 | 《I Feel Crash》 |
陳瑋齡 | 《傘舞》 |
陳依純 | 《房子背後》|《測量個人與他方間的距離》|《小黑在工廠中的一輩子》|《如何向機器人解釋繪畫》|《光林》|《再見小工廠系列–表皮工廠》|《二次化時間》|《小黑在工廠的一輩子II》|《天書解密》 |
陳佳君 | 《風! (2007 新版本)》 |
陳咖汝 | 《社群織衍計畫3sth.net》 |
陳宛伶 | 《浮動小機車》《我背著你好快樂》 |
陳育群 | 《死亡的過程》|《奏》 |
陳宜謙 | 《死亡的過程》 |
陳信佑 | 《光骸》 |
陳信豪 | 《數字的重量》 |
陳彥任 | 《那風、溫度、與行人一同唱的曲子》 |
陳映蓉 | 《鋼琴的解構》 |
陳秋惠 | 《時間》 |
陳家強 | 《Three Boughs》|《Telephone》 |
陳家翊 | 《光律》 |
陳鈺明 | 《愛情錢提下的男女朋友》 |
陳震群 | 《Obfuscator II》 |
陳韻如 | 《數據森林》|《時光間》 |
陳松志 | 《雲端-錯離的視線》 |
陳彥斌(Fangas Nayaw) | 《烏麗的邊境》 |
陳木子(Fangas Nayaw) | 《動態雷數藝術》 |
陳思聰 | 《四季》|《天真》 |
陳耀圻 | 《上山》|《劉必稼》|《后羿》|《年去年來》 |
馬匡霈 | 《「我說阿,」我說》 |
馬維元 | 《深度旅遊》|《奔月》 |
祥儀機器人夢工廠 | 《科技酬神戲》 |
閃電泡芙+Éclair | 《聲光演出》 |
財團法人白鷺鷥文教基金會 | 《潮-繼承之物》 |
涅所開發(NAXS Corp.) | 《XR-XATA躰-01》 |
純粹是團隊 | 《匯跳》 |
莊靜如 | 《愛果主義–愛台灣鮮果同好社》 |
莊瑋庭 | 《艾瑞伊 思凱》 |
莊志維 | 《光面漫游》|《轉生樹系列:集體》 |
莊志維 | 《死亡的過程》 |
莊靈 | 《延》|《赤子》 |
姓氏 – 11畫
張永達 | 《Seen/Unseen N∘0 [hyper.data.ver.] 》|《相對感度No.2》|《hyper.data-N∘3》|《呼吸的路徑》|《Y 現象 #02》 |
張騰遠 | 《誰的風景:管理員驗光》|《逃生至地球:100種在地球上的生存方法》|《無人飛行器 – 末日後的泰德美術館》 |
張賜福 | 《我,就在這裡》 |
張瓊丹 | 《星星》 |
張暉明 | 《MimiLucy- Never Give Up》|《碎片系列》|《微型時光–高速公路》|《Leaves》 |
張敏智 | 《詭體 II》 |
張惠笙 | 《那綠色夕陽後方的青色月亮已慢慢浮出》 |
張卡仔 | 《奧斯陸的雨林》 |
張博智 | 《浮體計畫-No.6竄動》|《浮體計畫 – No.4 光流》|《漂浮》|《一種資訊流的觀看方式V2》 |
張耿華 | 《飛行器》 |
張耿豪 | 《殺手藍調》|《飛行器》 |
張恬君 | 《許願樹》|《菩提》 |
張欣語 | 《愛》 |
張白香 | 《社群織衍計畫3sth.net》 |
張湛 | 《城市中美好的自然風景》 |
張乃仁 | 《永別了,愛德華》 |
張家豪 | 《鏡脈》 |
張照堂 | 《現代詩展》 |
張博傑 | 《張淑芬》|《地圖詩歌:臺北系列∕帥哥 正妹》 |
張徐展 | 《截景島 ─ 遠端的呼喊、迷失的航道》|《Space in Space計畫》|《陰極射線管的神秘儀式》|《紙人展 ─ 張徐展的胃 貳》|《紙人展─房間 零零壹》 |
張晏慈 | 《時空2.0》|《印象城市》 |
張耘之 | 《那風、溫度、與行人一同唱的曲子》 |
張皓甯 | 《存/在:載體》 |
張榮森 | 《動態雷數藝術》|《未知》|《光之伸縮》|《圓形與正方形》|《樹畫》|《囉嗦者》|《詩之對答》 |
張曉義 | 《動態雷數藝術》 |
張麗芬 | 《動態雷數藝術》 |
張榮森 | 《光之伸縮》|《圓形與正方形》|《樹畫》|《囉嗦者》|《詩之對答》 |
曹筱玥 | 《花漾心》|《心之舞》 |
曹訓誌 | 《The Living Room》 |
曹博淵 | 《超聲鏈 評審特別獎》|《超聲鏈 II》 |
崔欽翔 | 《噪音浪漫》 |
崔廣宇 | 《城市按摩:美麗的髒泡泡》|《天降甘霖》|《彈簧木行動》|《模仿》 |
國家實驗研究院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 | 《聲之書:彼得與狼》 |
蛋堡 | 《音菩薩》 |
動態自造實驗室 | 《流動》 |
許拯人 | 《一種比詩準確的幻覺》 |
許宗傑 | 《流光似水》 |
許馥凡 | 《時間的假設》|《OCEANIC》 |
許家維 | 《3月14日,紅墈體育館》|《和平島故事》|《和平島故事》|《鐵甲元帥:靖思村》 |
許哲瑜 | 《大事件景觀 系列作品》|《完美嫌疑犯》 |
許加緯 | 《一個都不能少》 |
許妤如 | 《死亡的過程》 |
許哲豪 | 《娛寐樂園》 |
許峻誠 | 「Bio I/O」系列 《游感》、《開頻》、《觸形》|《諸葛四郎大鬥雙假面》 |
許巽翔 | 《流變空間》 |
許惠晴 | 《失•語》 |
許宜蓁 | 《Signal Processing,遺跡》 |
姓氏 – 12畫
黃致傑 | 《動有生松子》|《形態演變》|《脈動》|《拱形》|《蒲公英系列》|《動生態裝置》|《脈動》|《種子肖像》|《瑚景》|《型態演變》 |
黃郁潔 | 《纖海》 |
黃贊倫 | 《競技場》|《劇場》|《衍練》|《廢棄物PW0》 |
黃華成 | 《原》|《實驗002》|《實驗002(座談會側拍)》|《現代の人氣の知性の花嫁》 |
黃翊 | 《身•音》 |
黃甯 | 《逆日、追日》|《The Timer》 |
黃湧恩 | 《This Is A Book》 |
黃智皓 | 《噢》 |
黃文浩 | 《A片100》|《風、晨曦、雲、樹影》|《永晝》|《頭像:我》|《那綠色夕陽後方的青色月亮已慢慢浮出》|《梨園新意-機械操偶計畫「蕭賀文」計畫-音像版》|《心眼》|《漂浮的幽靈》 |
黃心健 | 《花博夢想館二廳設計》|《傾聽》|《上海,我能與妳跳支舞嗎?》|《觀音》|《記憶拼圖》|《潮-繼承之物》|《蜃樓》|《未來馬戲團》|《上海,我能請妳跳支舞嗎?》|《流光似水》 |
黃彥穎 | 《去非洲》 |
黃建樺 | 《未命名》 |
黃孝承 | 《報紙機》 |
黃博志 | 《自畫像紅二號 》 |
黃世傑 | 《BSB-G》|《EVX-07》|《EX-C-FB-Clear (KY) / EX-C-FG-Clear (MRB) / EX-C-FR-Clear (WM)》 |
黃大旺 | 《逆向手語歌》 |
黃大原 | 《月亮伸出了一隻手》 |
黃仲瑜 | 《地球自轉》|《水》 |
黃奕儒 | 《鯊魚》 |
黃真 | 《A Little Bit》 |
黃翊愷 | 《鯊魚》 |
黃聖傑 | 《死亡的過程》 |
黃鼎云 | 《伊卡洛斯的翅膀》 |
黃翰柏 | Wandering Through the Aisles 《遊蕩通道》|《連續的斷裂》 |
黃翊等 | 《黃翊與庫卡》 |
黃博志 | 《湯姆男孩的紅眼睛》 |
黃世傑 | 《EP-2》 |
黃芃嘉 | 《角演論》 |
黃弘杰 | 《眾神降之環島夢》 |
黃彥超 | 《電子運體者》 |
黃偉軒 | 《那些不曾離開的風景》|《和光同塵》 |
黃盟欽 | 《纖造身體_「介-面」》 |
黃怡靜 | 《失控的報導》|《請聽我說》 |
鄒岳峰 | 《白色音景》 |
游惠喻 | 《日糸糸頁》 |
遊牧行星 | 《火炬下的囚犯》 |
超維度互動Dimension Plus | 《白傘計畫工作坊與展出》 |
喔喔豬 | 《角演論》 |
黑碼藝識 | 《U+617E_v2》.∞ |
晶矽族群(袁廣明、林慧修、許宗傑)/林慧修 (後與天公開物及故事巢合併,黃心健) |
《流光似水》 |
姓氏 – 13畫
詹力韋 | 《一個都不能少》 |
詹嘉華 | 《身體構圖II: 德國》|《公民擠壓》 |
葛如鈞 | 《一個都不能少》 |
極至體能舞蹈團 | 《機遇》 |
跨界科技樂集 | 《情聲動影》 |
温馨 | 《男朋友,女朋友》 |
跨界科技樂集 | 《情聲動影》 |
新勝景掌中劇團野台布袋戲 | 《武林四大神祕》 |
零與聲音解放組織 | 《Telephone》|《Three Boughs》 |
姓氏 – 14畫
廖佑軒/strong> | 《隱藏進行式》 |
廖海廷/strong> | 《聲音小公園》 |
廖祈羽 | 《MimiLucy- Never Give Up》|《Twinkle Series》|《忘憂公園》|《好看小姐》 |
廖守鈞 | 《 關於那些嘈嘈切切的目不暇給,無法擺脫也無法掌握》 |
廖克楠 | 《低傳真》|《梵谷眼中》 |
廖峻鋒 | 《未來馬戲團》 |
廖錦婷 | 《死亡的過程》 |
舞蹈生態系創意團隊 | 《舞•界•線》 |
綺影映畫 | 《烏麗的邊境》 |
鄧雯馨 | 《Blue Tears》 |
鳳三設計工作室 | 《超真實世界》 |
孵-間工作室 | 《械動影》 |
豪華朗機工 | 《日光域》 |
鄭淑麗 | 《歷史如何成為傷口》|《布蘭登》|《丹麥A片-嗑高潮》 |
鄭宜蘋 | 《聲的跳愛2012-2014》 |
鄭伊里 | 《弦內之音》|《聲音小公園》 |
鄭先喻 | 《Afterlife Ver. 2.0: 生命的來來去去》|《沙箱》|《After Life ver.2.0-生命的來來去去》 |
鄭建文 | 《遊迷》 |
鄭各均(Sonic Deadhorse) | 《三牲獻藝》 |
蔡海如 | 《無能之能》|《身份─性別》 |
蔡淑惠 | 《心》|《祥雲納福》|《河上洲上有綠洲》 |
蔡文祥 | 回—固執1月20日~2月18日 寶瓶座|《回—時機-2月19日~3月20日 雙魚座》|《回—固執1月20日~2月18日 寶瓶座》 |
蔡文穎 | 《再組超電雙柱境》|《方頂》 |
蔡歐寶 | 《黑雨》|《後人類公仔》|《螢幕劇中掌中戲─陳錫煌AR+VR》 |
蔡欣圜 | 《四維構體》|《殘存》 |
蔡宛璇 | 《夜間漫遊》 |
蔡安智 | 《囂逝 》|《台灣音計畫 》 |
蔡坤霖 | 《居之森》 |
蔡子傑 | 《未來馬戲團》 |
蔡佳礽 | 《死亡的過程》 |
蔡奇宏 | 《伊卡洛斯的翅膀》|《獻聲體》|《請聽我的聲音》 |
蔡昕融 | 《移動風景[S]》 |
蔡秉樺 | 《虫聚II:共生》|《Upload Not Complete》|《風,是什麼形狀》 |
蔡宜婷 | 《時間裡的他方》 |
蔡詠興 | 《神經元》 |
蔡寧 | 《「Breath (In) Room_V.2」》 |
蔡昕融 | 《移動風景》 |
蔡宜豫 | 《一隻箱子裡的羊》 |
蔡昀庭 | 《土地》 |
姓氏 – 15畫
樊智銘 | 《放大器 第 19 號》 |
劉長富 | 《泉源》 |
劉時棟 | 《流─找到源頭,才有搞頭》 |
劉伯利 | 《Three Boughs》|《Telephone》 |
劉行一 | 《Three Boughs》|《Telephone》 |
劉驊 | 《愛果主義–愛台灣鮮果同好社》 |
劉邦耀 | 《每秒 12 位小朋友》 |
劉蘊珍 | 《艾瑞伊 思凱》 |
劉瀚之 | 《無情散步機》|《看領帶》|《星星在說話》 |
劉國松 | 《反重力構造2》|《反重力構造》|《微觀 呈像的大小》 |
劉祖昇 | 《共譜》 |
劉佩雯 | 《一齣》 |
劉為開 | 《上帝之眼》 |
劉冠林 | 《聲音小公園》 |
劉中興 | 《In Twos》|《來自彼方》|《In Twos》 |
劉辰岫 | 《薔薇之塔》 |
劉寅生 | 《舞懸浮》 |
姓氏 – 16畫
蕭聖健 | 《「諾雅方舟」非基因改造種原庫計畫 》|《日出日落》 |
蕭力綺 | 《他在 美麗/醜陋 中行走》 |
蕭思穎 | 《光律》 |
噪咖事務所 | 《Organ Bike 機械管風琴巡遊計畫》 |
邂逅成真 | 《耦合世代》 |
龍思良 | 《過節》 |
姓氏 – 17畫
應蔚民 | 《這套DVD》 |
鍾和憲 | 《負け犬の大宝玉》 |
戴吉賢 | 《放大洋》奧德賽號的隱航誌|《蜃城》 |
戴嘉明 | 《後繞境系列:整隊、上身、繞境》 |
姓氏 – 18畫
魏德樂 | 《皮影隨我身》 |
姓氏 – 19畫
姓氏 – 20畫
闞凱宇 | 《位元陶計畫》 |
姓氏 – 21畫
姓氏 – 22畫
聽說 | 《聽說》 |
姓氏 – 30畫
驫舞劇場 | 《[記憶的空間:聲體 身音]實驗計畫》 |
姓氏 – 其他
Allergen | 《錯置現象 – 擊樂科技表演結合計畫》 |
CBMI團隊 | 《DIVE》 |
NAXS Corp | 《Render Ghost》 |
Traffic Jam | 《U238: 致福島受難者輓歌》 |
C-LAB臺灣聲響實驗室 | 《聲之書:彼得與狼》 |